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外交、国际关系论文--中国外交论文--对外关系论文--与各国政府的关系论文

东亚体系转型与中国大战略

内容提要第1-8页
导论第8-32页
 一、研究的起点与路径第8-12页
  (一) 问题的提出及意义第9-12页
  (二) 研究原则与分析层次第12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28页
  (一) 国内研究现状第14-21页
  (二) 国外研究现状第21-28页
 三、研究框架与方法第28-30页
 四、观点与方法创新第30-32页
第一章 东亚体系转型的历史认知:两种视域及其逻辑第32-51页
 一、制度的视域及其逻辑第32-41页
  (一) 朝贡体系:1840 年以前第33-36页
  (二) 条约体系:1840—1949 年第36-38页
  (三) 冷战体系:1950—1992 年第38-41页
 二、文明的视域及其逻辑第41-51页
  (一) 华夷秩序观第41-44页
  (二) 西方中心主义第44-46页
  (三) 大亚细亚主义第46-51页
第二章 东亚体系转型的现时知觉:从地缘格局与地缘关系角度第51-81页
 一、冷战后东亚体系的现时转型:地缘格局的再造第51-55页
 二、地缘政治情势的知觉:以日本的海权争端为例第55-64页
  (一) 日本“海权观”的历史变迁第56-58页
  (二) 海洋权益争端的现状与特点第58-62页
  (三) 海权争端困境的缓解途径第62-64页
 三、地缘经济情势的知觉:以中朝韩经贸关系为例第64-73页
  (一) 中朝、中韩的经贸现状与特点第64-68页
  (二) 中朝经贸关系纵深发展的策略第68-71页
  (三) 中韩经贸关系纵深发展的策略第71-73页
 四、地缘安全情势的知觉:以东亚能源安全合作为例第73-81页
  (一) 东亚能源安全体系的现状与困境第74-77页
  (二) 东亚能源安全合作的模式与进展第77-81页
第三章 中国大战略的实施原则第81-109页
 一、权力原则:选择性干预第81-88页
  (一) 权力概念的学理分野第81-84页
  (二) “选择性干预”的价值第84-88页
 二、利益原则:维护与协调第88-101页
  (一) 国家利益与共有利益第89-91页
  (二) 共有利益的时代基础第91-98页
  (三) 共有利益的实现原则第98-101页
 三、制度原则:身份与规范第101-109页
  (一) 身份识别与集体认同第102-104页
  (二) 中国与国际制度建构第104-109页
第四章 中国大战略的目标构想第109-145页
 一、规避权力的限度:超越均势制衡难题第109-118页
  (一) 关于均势概念的三种理论假说第110-112页
  (二) 传统均势的历史形态与主要功能第112-115页
  (三) 均势功能的维持与均势制衡难题第115-118页
 二、制度安排与合作:构建东亚安全体系第118-134页
  (一) 国家安全观及其变迁第119-121页
  (二) 安全困境的生成机理第121-127页
  (三) 集体安全机制与功能第127-134页
 三、倡导文明多样化:和谐共存而非冲突第134-145页
  (一) 文明的冲突与“文明冲突论”第135-139页
  (二) 文明的和谐与“文明共存论”第139-145页
第五章 中国大战略的运作维度第145-170页
 一、外交领域:积极主动预防第146-154页
  (一) 预防性外交的理念与类型第146-151页
  (二) 预防性外交与中国的作为第151-154页
 二、经济领域:实现共同成长第154-159页
 三、安全领域:促进互助合作第159-164页
 四、文化领域:培植“共有理念”第164-170页
结语第170-172页
参考文献第172-18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第180-182页
论文摘要第182-186页
Abstract第186-190页
后记第190页

论文共1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党关系研究
下一篇:自由的尘世根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