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数学观的调查与分析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3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页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三、研究的现状及研究方法 | 第10-13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3-20页 |
一、绝对主义数学观 | 第14-15页 |
二、可误主义数学观 | 第15-16页 |
三、绝对主义数学观和可误主义数学观的差异 | 第16-17页 |
四、拟经验主义数学观 | 第17-18页 |
五、社会建构主义数学观 | 第18-20页 |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 第20-22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20页 |
二、测量工具 | 第20-21页 |
三、数据分析处理方法 | 第21-22页 |
第四章 研究结果 | 第22-36页 |
一、初中生数学观现状 | 第22-27页 |
二、初中生数学观的结构 | 第27页 |
三、影响数学观的因素 | 第27-33页 |
(一) 年级对数学观的影响 | 第27-29页 |
(二) 性别对数学观的影响 | 第29-30页 |
(三) 学校对数学观的影响 | 第30-33页 |
四、分析与讨论 | 第33-36页 |
(一) 不同年级初中生数学观的比较 | 第33-34页 |
(二) 性别对初中生数学观的影响 | 第34-35页 |
(三) 学校和教师对初中生数学观的影响 | 第35-36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36-41页 |
一、结论 | 第36-37页 |
(一) 初中生数学观的总体水平 | 第36-37页 |
(二) 不同年级初中生数学观的差异 | 第37页 |
(三) 不同学校初中生数学观的差异 | 第37页 |
二、建议 | 第37-41页 |
(一) 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 第37-39页 |
(二) 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 第39页 |
(三) 要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 第39页 |
(四) 要引导学生实现数学的“再创造”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附录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