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引言 | 第7-8页 |
一、特色鲜明的历史——工笔人物画的民族风格和艺术成就 | 第8-12页 |
(一) 古代工笔人物画发展的历史脉络 | 第8-10页 |
(二) 近现代工笔人物画的复兴之路 | 第10-11页 |
(三) 历史带给我们的体悟 | 第11-12页 |
二、民族精神的延续——工笔人物画自身的传承性 | 第12-16页 |
(一) 艺术观念具有一贯的传承性 | 第12-13页 |
(二) 材质媒介具有一贯的传承性 | 第13-14页 |
(三) 形式特征具有一贯的传承性 | 第14-16页 |
三、形式表象的现代——工笔人物画多元发展的全新探索 | 第16-21页 |
(一) 工笔人物画语言形态的全方位探索 | 第16-18页 |
1、偏重于传统 | 第16-17页 |
2、注重写意性 | 第17页 |
3、注重装饰性 | 第17页 |
4、注重色彩语言 | 第17-18页 |
(二) 工笔人物画语言形态的纵深方向完善 | 第18-21页 |
1、深入挖掘工笔画语言的表现深度 | 第18-19页 |
2、努力提升作品的精神境界 | 第19-21页 |
四、文化精神的回归——工笔人物画民族性的保持 | 第21-25页 |
(一) 提倡国学的大环境有利于民族文化艺术的弘扬与保持 | 第21-22页 |
(二) 五千年的文明史孕育出无数艺术瑰宝,成为画家笔下永久的题材 | 第22-23页 |
(三) 保持自己独特的画体特征,不向其他国家的画风靠拢 | 第23-24页 |
(四) 把握时代脉搏、反映民族精神,实现工笔人物画的新突破 | 第24-25页 |
结语 | 第25-26页 |
注释 | 第26-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28页 |
后记 | 第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