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缩写词简表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35页 |
·生物冶金 | 第10页 |
·微生物冶金的特点 | 第10-11页 |
·微生物冶金作用机理 | 第11-13页 |
·直接作用 | 第11-12页 |
·间接作用 | 第12-13页 |
·A.ferrooxidans的能量代谢研究进展 | 第13-19页 |
·A.ferrooxidans铁氧化系统 | 第13-16页 |
·A.ferrooxidans元素硫氧化系统 | 第16-19页 |
·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包被结构 | 第19-21页 |
·细胞包被结构 | 第19-20页 |
·膜内在蛋白与膜脂结合的方式 | 第20-21页 |
·外膜蛋白的提取方法 | 第21-27页 |
·去污剂 | 第21-24页 |
·等密度梯度离心法 | 第24页 |
·N-十二烷基肌氨酸钠选择性溶解质膜蛋白法 | 第24-25页 |
·碳酸钠法 | 第25页 |
·温度诱导两相分离萃取技术 | 第25-27页 |
·双向电泳 | 第27-33页 |
·样品制备 | 第28页 |
·样本裂解液的组成 | 第28-30页 |
·双向电泳步骤 | 第30-33页 |
·论文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33-35页 |
第二章 大肠杆菌外膜蛋白的分离 | 第35-44页 |
·引言 | 第35-3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6-39页 |
·试剂 | 第36页 |
·蛋白质浓度的测定 | 第36-37页 |
·大肠杆菌的培养与收集 | 第37-38页 |
·Triton X-114最佳浓度的确定 | 第38页 |
·最佳处理时间的确定 | 第38页 |
·SDS-PAGE分析 | 第38页 |
·染色 | 第38-3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9-42页 |
·Triton X-114的浓度对外膜蛋白提取效率的影响 | 第39-40页 |
·时间对外膜蛋白提取效率的影响 | 第40-42页 |
·去污剂相蛋白与水相蛋白的比较 | 第42页 |
·小结 | 第42-44页 |
第三章 外膜蛋白双向电泳体系的建立 | 第44-51页 |
·引言 | 第4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4-46页 |
·试剂 | 第44页 |
·大肠杆菌外膜蛋白的分离 | 第44-45页 |
·蛋白质的浓度测定 | 第45页 |
·外膜蛋白双向电泳分析最佳样品裂解液的确定 | 第45页 |
·外膜蛋白双向电泳等电聚焦电泳参数的确定 | 第45-46页 |
·胶条平衡 | 第46页 |
·第二向电泳 | 第46页 |
·染色 | 第4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6-50页 |
·不同聚焦时间对双向电泳结果的影响 | 第47页 |
·不同样品裂解液对双向电泳结果的影响 | 第47-50页 |
·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外膜蛋白的分离及其双向电泳图谱的建立 | 第51-56页 |
·引言 | 第51-5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2-53页 |
·菌株、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 第52页 |
·试剂 | 第52页 |
·A.ferrooxidans细菌外膜蛋白的分离与提取 | 第52-5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3-55页 |
·特化空间双向电泳图谱的比较 | 第53-54页 |
·元素硫培养细菌与亚铁培养细菌外膜蛋白表达差异谱的建立 | 第54-55页 |
·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