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义、词汇、词义(训诂学)论文

两汉训诂与儒学之互促发展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一、秦汉之际儒家的遭劫与再兴第9-19页
 (一) 秦始皇“焚书坑儒”第9-14页
  1. “焚书坑儒”的过程第9-11页
  2. “焚书坑儒”的后果第11-14页
 (二) 西汉前期的“黄老”政治第14-16页
  1. 汉初推行“黄老”政治第14-15页
  2. 儒、道思想的激烈冲突第15-16页
 (三)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16-19页
  1. 董仲舒对儒学再兴的贡献第16-17页
  2. 汉武帝“独尊儒术”第17-19页
二、经学之争与儒学的进一步繁荣第19-29页
 (一) 儒学对典籍的依赖及其经学化第19-22页
  1. 儒学对典籍的依赖第19-20页
  2. “经学”的形成第20-22页
 (二) 旷日持久的古今文经学之争第22-27页
  1. “古文经”与“今文经”第22-23页
  2. 两种经学的不同第23-25页
  3. 古、今文经学之争第25-27页
 (三) 古今文经学之争对儒学的影响第27-29页
  1. 儒学成为一统天下的学术第27-28页
  2. 儒家思想成为一统天下的政治思想第28-29页
三、两汉儒学再兴与繁荣对训诂的影响第29-43页
 (一) “独尊儒术”促进了训诂的发展第29-33页
  1. 学习儒术需要解读儒家经典字词的含义第29-31页
  2. 儒术治国需要深入理解儒家经典的内涵第31-33页
 (二) 古今文经学之争促成了训话的兴盛第33-43页
  1. 经学之争极大地提高了人们训解经书的积极性第33-37页
   (1) 经学之争加强了训诂对经书字句的解说第34-35页
   (2) 经学之争加深了训诂对经书内涵的挖掘第35-37页
  2. 经学之争造就了一大批训诂学者第37-41页
  3. 经学之争造就了一大批训诂著作第41-43页
四、汉儒的训诂对儒学再兴与繁荣的贡献第43-59页
 (一) 训诂学者的学术活动为儒学复兴创造了文本条件第44-51页
  1. 训诂学者参与的古籍搜集与传承为儒学复兴提供了原始文本第44-46页
  2. 学者对儒家经典的校勘为儒学复兴提供了更确凿的文献第46-47页
  3. 训诂学者训解经书文字含义为儒学再兴奠定了基础第47-49页
  4. 训诂学者阐释经书内涵为儒学再兴创造了条件第49-51页
 (二) 古今文经学之争进一步巩固了儒学的社会地位第51-59页
  1. 经学之争吸引学者们研究儒家思想第51-53页
  2. 经学之争深化了人们对儒道的理解第53-55页
  3. 经学之争扩大了儒学的社会影响第55-59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2-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遂平妖传》述补结构浅论
下一篇:汉语通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