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5页 |
英文部分 | 第15-87页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第15-22页 |
·Research Background | 第15-18页 |
·Basic Status of English Education in Tibetan Area | 第15-18页 |
·The Necessity of Improving the English Education in Tibetan Area | 第18页 |
·Research Questions and Methods | 第18-19页 |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 第19-20页 |
·General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 第20-22页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 第22-30页 |
·Modern Cognitive Theories | 第22-27页 |
·Piaget's Model of Learning and Cognitive Development | 第22页 |
·Bruner's Constructivist Theory | 第22-23页 |
·David P.Ausubel's Meaningful Verbal Learning | 第23-25页 |
·Gagne's Events of Instruction | 第25-27页 |
·Cognitive Account of S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 第27-28页 |
·Language Transfer and Acquisitingon | 第28-30页 |
Chapter Three The Special "Tibetan-Chinese-English" Language Environment | 第30-45页 |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the Language Structures of Tibetan,Chinese and English | 第30-39页 |
·Phonetic Symbol and Intonation | 第30-32页 |
·Grammar and Syntax | 第32-39页 |
·Analysis on the Language Transfer in the English Learning Process of the Tibeta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 第39-43页 |
·Transfers on Phonetic Symbol and Intonation | 第40-41页 |
·Transfers on Grammar and Syntax | 第41-43页 |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Special Trilingual-Language Environment | 第43-45页 |
Chapter Four Learning Mechanism of Tibeta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English Learning | 第45-57页 |
·Theories of Knowledge Acquisition | 第45-46页 |
·Information Process Model | 第46-48页 |
·English Learning Mechanism of Tibeta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Tibetan-Chinese-English" Language Environment | 第48-53页 |
·Effect of the CALP for English Learning | 第49-50页 |
·Information Process Model of English Learning for Tibeta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 第50-53页 |
·Other Internal F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English Learning for Tibeta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 第53-57页 |
·Age | 第53-54页 |
·Affective Factors | 第54-57页 |
·Motivation | 第54页 |
·Attitudes towards English Learning | 第54-55页 |
·Personality | 第55页 |
·Ethnic Identity | 第55-57页 |
Chapter Five Empirical Research | 第57-81页 |
·Research Purpose | 第57页 |
·Experiment One | 第57-72页 |
·Design | 第58页 |
·Participants | 第58-59页 |
·Experiment Approaches | 第59-60页 |
·Data Collection | 第60-61页 |
·Data Analysis | 第61-72页 |
·Questionnaire | 第61-67页 |
·Test | 第67-72页 |
·Experiment Two | 第72-79页 |
·Design | 第72-73页 |
·Participants | 第73页 |
·Method and Procedure | 第73-74页 |
·Data Collection | 第74-75页 |
·Data Analysis | 第75-79页 |
·Conclusion and Discussion | 第79-81页 |
Chapter Six Conclusion and Suggestions | 第81-87页 |
·Conclusion | 第81-83页 |
·Affective Factors | 第81页 |
·Effects of Language Transfers | 第81-82页 |
·Effects of Learning Mechanism of Tibeta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English Learning | 第82-83页 |
·Implications and Suggestions | 第83-87页 |
·Building Connections among Systems of Knowledge and Cognition Structure | 第83-84页 |
·Improving Tibetan Students' Thinking Ability,Knowledge Scale and Language Skills | 第84-85页 |
·Adopt Flexibly Various Kinds of Teaching Methods | 第85页 |
·Other Suggestions | 第85-87页 |
汉语文本 | 第87-14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7-92页 |
·研究背景 | 第87-89页 |
·藏族地区英语教育发展基本情况 | 第87-89页 |
·藏族地区英语教学改进发展的必要性 | 第89页 |
·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 | 第89-90页 |
·研究意义 | 第90页 |
·论文框架 | 第90-92页 |
第二章 文献回顾 | 第92-98页 |
·现代认知论 | 第92-96页 |
·皮亚杰的认知模式和理论 | 第92页 |
·布鲁纳的建构主义理论 | 第92-93页 |
·大卫·奥苏贝尔的意义言语学习 | 第93-94页 |
·加涅的教学活动理论 | 第94-96页 |
·认知与二语习得 | 第96页 |
·语言迁移与语言习得 | 第96-98页 |
第三章特殊的“藏—汉—英”三语环境 | 第98-112页 |
·藏语、汉语和英语语言结构主要特征对比 | 第98-107页 |
·语音语调 | 第98-100页 |
·句法、语法 | 第100-107页 |
·藏族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语言迁移现象分析 | 第107-110页 |
·语音语调迁移现象分析 | 第108页 |
·句法、语法迁移现象分析 | 第108-110页 |
·藏族地区三语环境下的英语教与学 | 第110-112页 |
第四章 藏族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机制 | 第112-121页 |
·知识的习得原理 | 第112页 |
·信息加工模式 | 第112-114页 |
·“藏.汉.英”三语环境下藏族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机制 | 第114-117页 |
·认知水平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 第114-115页 |
·藏族学生英语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 | 第115-117页 |
·影响藏族学生学习英语的其他内部因素 | 第117-121页 |
·年龄 | 第117-118页 |
·情感因素 | 第118-121页 |
·动机 | 第119页 |
·学习态度 | 第119页 |
·性格 | 第119-120页 |
·民族性 | 第120-121页 |
第五章 实证研究 | 第121-139页 |
·实验目的 | 第121页 |
·实验一 | 第121-133页 |
·实验设计 | 第121页 |
·被试 | 第121-122页 |
·实验工具 | 第122-124页 |
·数据收集 | 第124-125页 |
·数据分析 | 第125-133页 |
·问卷 | 第125-129页 |
·测试 | 第129-133页 |
·实验二 | 第133-138页 |
·实验设计 | 第133-134页 |
·被试 | 第134页 |
·方法和步骤 | 第134页 |
·数据收集 | 第134-135页 |
·数据分析 | 第135-138页 |
·结论 | 第138-13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 | 第139-145页 |
·结论 | 第139-140页 |
·主观情感因素 | 第139页 |
·语言迁移的影响 | 第139-140页 |
·藏族学生英语学习的内在机制影响 | 第140页 |
·启示及建议 | 第140-145页 |
·在学习者大脑中建立知识的认知关联 | 第140-141页 |
·培养藏族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语言知识和技能 | 第141-142页 |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适当使用藏语和汉语完成教学 | 第142-143页 |
·其他建议 | 第143-145页 |
Bibliography | 第145-150页 |
Appendix Ⅰ | 第150-154页 |
Appendix Ⅱ | 第154-155页 |
Appendix Ⅲ | 第155-156页 |
Appendix Ⅳ | 第156-159页 |
Appendix Ⅴ 翻译 | 第159-163页 |
读硕期间学术成果 | 第163-165页 |
Acknowledgements | 第165-1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