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9-27页 |
·小麦种质资源现状 | 第9-11页 |
·小麦抗病育种 | 第9-10页 |
·小麦品质育种 | 第10-11页 |
·小麦白粉病的危害、遗传及其抗病基因研究进展 | 第11-17页 |
·小麦白粉病的危害与防治 | 第11页 |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遗传 | 第11-12页 |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来自普通小麦的抗白粉病基因 | 第12-13页 |
·来自小麦近缘种的抗白粉病基因 | 第13-16页 |
1) 来自拟斯卑尔脱小麦和山羊草类的抗性基因 | 第13-14页 |
2) 来自二倍体小麦的抗白粉病基因 | 第14页 |
3) 来自于四倍体小麦的抗白粉病基因 | 第14-15页 |
4) 来自远缘物种的抗白粉病基因 | 第15-16页 |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RAPD标记 | 第16-17页 |
·小麦贮藏蛋白 | 第17-26页 |
·小麦醇溶蛋白 | 第17-22页 |
·小麦醇溶蛋白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 第18-19页 |
·小麦醇溶蛋白等位基因的变异及其与品质的关系 | 第19-22页 |
·醇溶蛋白的研究方法 | 第22页 |
·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 | 第22-24页 |
·小麦谷蛋白亚基(HMW-GS)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及遗传 | 第22-23页 |
·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变异及其与品质的关系 | 第23-24页 |
·小麦低分子量谷蛋白 | 第24-26页 |
·小麦低分子量谷蛋白的定位与遗传 | 第24-25页 |
·小麦低分子量谷蛋白与品质的关系 | 第25-26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6-27页 |
第二部分 簇毛麦与普通小麦杂种后代稳定品系贮藏蛋白变异分析 | 第27-3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7-30页 |
·实验材料 | 第27页 |
·醇溶蛋白的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 | 第27-29页 |
·试剂的配制 | 第28页 |
·醇溶蛋白的提取 | 第28页 |
·凝胶制备 | 第28页 |
·点样 | 第28页 |
·电泳 | 第28页 |
·固定和染色 | 第28-29页 |
·脱色及保存 | 第29页 |
·数据处理 | 第29页 |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检测 | 第29-30页 |
·麦谷蛋白提取及电泳试剂配制 | 第29-30页 |
·高分子量谷蛋白的提取 | 第30页 |
·凝胶配制 | 第30页 |
·加样和电泳 | 第30页 |
·染色、脱色和保存 | 第3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0-35页 |
·醇溶蛋白分析 | 第30-32页 |
·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31-32页 |
·品系醇溶蛋白聚类分析 | 第32页 |
·HMW-GS分析 | 第32-35页 |
·HMW-GS组成类型分析 | 第32-34页 |
·各位点HMW-GS表达的多态性 | 第34-35页 |
·讨论 | 第35-37页 |
第三部分 小麦未知抗白粉病基因RAPD标记 | 第37-4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7-41页 |
·供试材料 | 第37-38页 |
·抗性鉴定 | 第38-39页 |
·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39页 |
·DNA抗感池的建立 | 第39页 |
·RAPD标记筛选 | 第39-40页 |
(1) RAPD反应体系的优化 | 第40页 |
(2) RAPD扩增反应程序的优化 | 第40页 |
(3) RAPD扩增产物的电泳检测 | 第40页 |
·数据分析 | 第40-4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1-42页 |
·抗病性鉴定及遗传分析 | 第41页 |
·RAPD结果分析 | 第41-42页 |
·讨论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2页 |
附表 | 第52-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发表文章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