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工程洪水调度风险分析及计算方法研究
摘要 | 第1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0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6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6-7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9页 |
·本文研究的内容和思路 | 第9-10页 |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10页 |
第二章 风险分析的基础理论及计算方法 | 第10-22页 |
·风险的基本概念 | 第10-14页 |
·风险存在的普遍性 | 第10-11页 |
·风险的定义 | 第11-13页 |
·风险的特征 | 第13-14页 |
·风险分析的目的及程序 | 第14页 |
·风险分析的目的 | 第14页 |
·风险分析的程序 | 第14页 |
·风险辨识的方法 | 第14-18页 |
·故障树分析法 | 第15-16页 |
·专家调查方法 | 第16-17页 |
·幕景分析法 | 第17页 |
·层次分析法(AHP) | 第17-18页 |
·定性仿真法 | 第18页 |
·风险估计的主要方法简介 | 第18-22页 |
·定性估计方法 | 第18-19页 |
·半定量估计方法 | 第19页 |
·定量估计方法 | 第19-22页 |
第三章 防洪工程洪水调度风险因子分析与控制 | 第22-40页 |
·防洪工程风险因子的识别及量化方法 | 第22-32页 |
·防洪工程洪水调度风险因子的识别 | 第22-24页 |
·防洪工程洪水调度风险因子的量化方法 | 第24-32页 |
·防洪工程风险因子的灵敏度分析 | 第32-38页 |
·方差分析的基本概念及原理 | 第32-36页 |
·方差分析在防洪工程风险因子灵敏度分析中的应用 | 第36-38页 |
·防洪工程洪水调度风险因子的调整 | 第38-40页 |
·风险因子调整的Esscher变换方法 | 第38-39页 |
·Esscher变换方法的应用 | 第39-40页 |
第四章 风险率计算的SMEM方法 | 第40-49页 |
·随机模拟方法 | 第40-41页 |
·最大熵方法 | 第41-45页 |
·最大熵模型的原理 | 第41页 |
·最大熵模型 | 第41-44页 |
·模型的求解流程 | 第44-45页 |
·风险计算的SMEM方法 | 第45-48页 |
·SMEM方法原理 | 第45页 |
·SMEM方法优点 | 第45页 |
·SMEM方法计算步骤 | 第45-46页 |
·SMEM方法程序框图 | 第46-48页 |
·风险计算结果的调整 | 第48-49页 |
第五章 水库泄洪风险计算 | 第49-61页 |
·概述 | 第49-50页 |
·水库泄洪风险因子分析 | 第50-53页 |
·泄洪风险主要因子识别 | 第50-51页 |
·泄洪风险因子的量化 | 第51-52页 |
·风险因子的灵敏度分析 | 第52-53页 |
·泄洪风险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53-55页 |
·泄洪风险分析模型的求解方法 | 第55-56页 |
·实例计算 | 第56-58页 |
·计算结果的比较及分布拟合检验 | 第58-61页 |
·SMEM方法与随机模拟的比较 | 第58-60页 |
·计算结果的分布拟合检验 | 第60-61页 |
第六章 河道行洪风险计算 | 第61-73页 |
·概述 | 第61-62页 |
·行洪风险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62-65页 |
·河道行洪计算的目的及方法 | 第62-63页 |
·河道行洪风险因子识别 | 第63页 |
·河道行洪风险计算的SMEM模型 | 第63-65页 |
·实例计算 | 第65-71页 |
·糙率的灵敏性分析 | 第65-66页 |
·初值水位的灵敏度分析 | 第66-67页 |
·河道水面线的随机模拟及漫顶风险率计算 | 第67-71页 |
·计算结果的比较分析及分布拟合检验 | 第71-73页 |
·SMEM方法与随机模拟的比较 | 第71页 |
·计算结果的分布拟合检验 | 第71-73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结论 | 第73-74页 |
·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