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页 |
| 英文摘要 | 第3-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1页 |
|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 ·选题意义 | 第8-9页 |
| ·国内外对抽水蓄能电站经营模式的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0-11页 |
| 第二章 抽水蓄能电站概述 | 第11-19页 |
| ·抽水蓄能电站的工作原理 | 第11-12页 |
| ·抽水蓄能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 | 第12-15页 |
| ·改善电网品质 | 第12-14页 |
| ·节能作用 | 第14-15页 |
| ·国外抽水蓄能电站的发展状况 | 第15-16页 |
| ·我国抽水蓄能电站的发展简况 | 第16-19页 |
| 第三章 抽水蓄能电站的效益分析、经营模式和存在问题 | 第19-32页 |
| ·抽水蓄能电站的效益 | 第19-21页 |
| ·静态效益 | 第19-20页 |
| ·动态效益 | 第20-21页 |
| ·抽水蓄能电站的受益者分析 | 第21-22页 |
| ·国家 | 第21-22页 |
| ·电网公司 | 第22页 |
| ·电网内的火力发电企业 | 第22页 |
| ·广大电力用户 | 第22页 |
| ·国内外抽水蓄能电站经营模式 | 第22-27页 |
| ·电网统一经营模式 | 第22-23页 |
| ·租赁经营模式 | 第23-24页 |
| ·独立经营模式 | 第24-25页 |
| ·委托电网经营模式 | 第25页 |
| ·国内几种经营模式的优缺点比较 | 第25-27页 |
| ·我国抽水蓄能电站经营现状 | 第27-29页 |
| ·总体情况 | 第27页 |
| ·潘家口蓄能电厂存在的问题 | 第27-29页 |
| ·影响抽水蓄能机组发挥效益的主要原因分析 | 第29-31页 |
| ·目前我国抽水蓄能电站的价格形成体制 | 第29-30页 |
| ·我国抽水蓄能上网电价的问题 | 第30-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四章 节能发电调度方式及其影响 | 第32-40页 |
| ·我国发电调度方式的简要回顾 | 第32-34页 |
| ·垂直一体化时代经济调度方式 | 第32页 |
| ·电力多元投资主体时代"三公"调度方式 | 第32-33页 |
| ·市场环境下的竞价上网方式 | 第33页 |
| ·节能发电调度方式 | 第33-34页 |
| ·节能发电调度方式对机组发电量的影响 | 第34-36页 |
| ·对可再生能源发电机组影响 | 第34页 |
| ·对热电联产机组影响 | 第34-35页 |
| ·对天然气、煤气化机组影响 | 第35页 |
| ·对燃煤机组的影响 | 第35页 |
| ·对燃油机组的影响 | 第35-36页 |
| ·对抽水蓄能机组的影响 | 第36页 |
| ·降低供电煤耗应对调度方式的转变 | 第36-39页 |
| ·供电煤耗 | 第36-37页 |
| ·影响供电煤耗的主要因素 | 第37-38页 |
| ·降低供电煤耗的途径 | 第38-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五章 抽水蓄能、火电机组联合运营模式 | 第40-50页 |
| ·遵循原则 | 第40-41页 |
| ·抽水蓄能、火电机组联合运营模式 | 第41页 |
| ·完全联合方式 | 第41页 |
| ·不完全联合方式 | 第41页 |
| ·抽水蓄能、火电机组联合运营模式的效益 | 第41-46页 |
| ·完全联合方式下效益分析 | 第41-45页 |
| ·不完全联合方式下效益分析 | 第45-46页 |
| ·关于完全联合与不完全联合两种方式的进一步分析 | 第46页 |
| ·抽水蓄能、火电机组联合运行模式的社会效益 | 第46页 |
| ·"抽水蓄能、火电机组联合运营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 第46-48页 |
| ·不违背相关政策,有理论基础 | 第46-47页 |
| ·兼顾了各方利益 | 第47页 |
| ·体现了效率和公平的平衡 | 第47页 |
| ·可操作性比较强,容易被利益各方所接受 | 第47-48页 |
| ·"抽水蓄能、火电机组联合运营模式"的适用条件 | 第48-49页 |
| ·火电机组的选择 | 第48页 |
| ·抽水蓄能机组的选择 | 第48页 |
| ·地理位置因素 | 第48-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第六章 抽水蓄能、火电机组联合运营的实证分析 | 第50-55页 |
| ·潘家口蓄能电厂基本情况 | 第50-51页 |
| ·陡河发电厂基本情况 | 第51页 |
| ·潘家口蓄能电站与陡河发电厂联合运营的条件 | 第51-52页 |
| ·联营前后经济效益对比 | 第52-54页 |
| ·约束条件 | 第52-53页 |
| ·联合运营前后主要生产指标 | 第53页 |
| ·联营前后陡河发电厂增加的收益计算 | 第53-54页 |
| ·联营前后潘家口蓄能电厂的效益分析 | 第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七章 结论及建议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