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7页 |
1 引言 | 第7-22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7-8页 |
·研究目的 | 第7页 |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国内外森林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综述 | 第8-12页 |
·森林资源人口承载力概念综述 | 第8-9页 |
·森林资源人口承载力定性分析综述 | 第9-10页 |
·森林资源人口承载力定量分析综述 | 第10-12页 |
·国内外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国内外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国内外关于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实践状况综述 | 第13-16页 |
·国内外人口压力评价综述 | 第16-19页 |
·人口压力的概念综述 | 第16-17页 |
·国外关于人口压力的研究综述 | 第17页 |
·国内关于人口压力的研究综述 | 第17-19页 |
·数据来源与数据选取 | 第19-20页 |
·创新之处 | 第20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主要内容 | 第20页 |
·研究思路 | 第20-21页 |
·技术路线图 | 第21-22页 |
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2-26页 |
·人口理论 | 第22-24页 |
·马尔萨斯人口理论 | 第22页 |
·适度人口理论 | 第22-23页 |
·增长极限理论 | 第23页 |
·资源稀缺论 | 第23-24页 |
·森林资源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 第24-26页 |
·森林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 第24页 |
·森林的经济效益 | 第24页 |
·森林的生态效益 | 第24页 |
·森林的社会效益 | 第24页 |
·森林资源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 第24-25页 |
·森林资源对人口的供养 | 第25-26页 |
3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及人口压力评价 | 第26-38页 |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 第26-30页 |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 | 第26页 |
·森林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说明 | 第26-27页 |
·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 | 第26-27页 |
·森林生态系统组织力评价 | 第27页 |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恢复力评价 | 第27页 |
·数据来源与计算 | 第27-28页 |
·评价结果分析 | 第28-30页 |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级别划分 | 第28-29页 |
·森林生态健康指数评价 | 第29-30页 |
·人口压力指数计算 | 第30-38页 |
·人口压力指数指标体系 | 第30-32页 |
·人口压力指数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30-31页 |
·建立人口压力指数指标体系 | 第31-32页 |
·数据来源与计算 | 第32-36页 |
·评价结果分析 | 第36-38页 |
·全国各省人口压力指数级别划分 | 第36页 |
·多数地区人口压力过大,且人口压力总指数差距较大 | 第36页 |
·不发达地区的人口压力一般较大,发达地区的人口压力一般较小 | 第36-37页 |
·关于人口压力指数的补充说明 | 第37-38页 |
4 森林资源人口承载力评价 | 第38-44页 |
·森林资源人口承载力定义 | 第38页 |
·森林资源人口承载力评价模型 | 第38-44页 |
·建立森林资源人口承载力评价模型 | 第38-39页 |
·森林资源人口承载力计算与评价 | 第39-41页 |
·全国森林资源人口承载力计算 | 第39-40页 |
·计算结果评价 | 第40-41页 |
·政策建议 | 第41-44页 |
·加强森林资源基础建设与管理 | 第41-42页 |
·森林资源的生态恢复 | 第42页 |
·人口政策 | 第42-43页 |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对资源的循环利用 | 第43-44页 |
5 森林资源劳动力承载力评价 | 第44-47页 |
·森林资源劳动力承载力定义 | 第44页 |
·森林资源劳动力承载力评价模型 | 第44-47页 |
·建立森林资源劳动力承载力评价模型 | 第44页 |
·森林资源劳动承载力计算 | 第44-45页 |
·计算结果评价 | 第45-46页 |
·政策建议 | 第46-47页 |
·深度开发森林资源,提高林业就业率 | 第46页 |
·引导劳动力向其他产业转移 | 第46-47页 |
6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个人简介 | 第50-51页 |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第51-52页 |
导师简介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