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新闻学、新闻事业论文--新闻学论文

媒介融合时代地方高校新闻教育人才培养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6-8页
CONTENTS第8-10页
绪论第10-14页
 (一) 选题原因第10-11页
 (二) 国内外概况第11-13页
 (三) 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第13-14页
一、 我国新闻教育发展沿革第14-17页
 (一) 建国前的新闻教育第14页
 (二) 建国后至七十年代末第14-15页
 (三)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今第15-17页
二、 媒介融合第17-21页
 (一) 媒介融合的动因及特征第17-19页
  1.媒介融合第17页
  2.媒介融合的动因第17-18页
  3.媒介融合的特征第18-19页
 (二) 媒介融合的本质及融合方式第19-21页
  1.媒介融合的本质第19-20页
  2.媒介融合的方式第20-21页
三、 媒介融合时代高校新闻人才培养的目标第21-23页
 (一) 我国高校新闻人才培养目标第21页
 (二)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人才培养目标第21-23页
四、 地方高校新闻教育人才培养目前存在的问题第23-30页
 (一) 目标上,培养目标模糊且趋同,与媒介环境变化脱轨第23-24页
 (二) 师资上,名师资源分布失衡,教师缺少从业经验第24页
 (三) 课程体系上,通识教育与特色培养不足,学生不博不专第24-27页
 (四) 专业精神上,职业道德与职业理想薄弱第27页
 (五) 教学设备与教学资源上,资金设备不足且校内外实践资源匮乏第27-28页
 (六) 就业上,“报考热”与“就业难”矛盾尖锐第28-30页
五、 媒介融合对新闻人才培养的要求第30-33页
 (一) 熟悉全媒体业务技能第30-31页
 (二) 具有复合式知识结构第31页
 (三) 培养多媒体思维方式第31页
 (四) 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第31-33页
六、 媒介融合时代地方高校新闻教育人才培养的途径第33-43页
 (一) 改变教育理念,明确媒介融合时代人才培养目标第33-34页
 (二) 完善多背景师资结构,打造全能型教师队伍第34-35页
 (三) 围绕通识教育与媒介融合进行教学改革第35-39页
  1.课程设置:加大通识课程比例,开设媒介融合、实战训练课程第35-38页
  2.教学方法:学生主体、互动课堂、案例教学第38页
  3.考核方式:课堂表现、课外作品和考试第38-39页
 (四) 强化新闻伦理教育,树立崇高职业理想第39-40页
 (五) 建立教学实践平台第40-43页
  1.加大资金投入,建立校内媒介融合实验室第40-42页
  2.积极与媒体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第42-43页
结语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7页
后记第47-48页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第48-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关于我国高校本科招生方式研究
下一篇:农村基础教育价值取向的反思与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