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部分 绪论 | 第9-13页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9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 | 第10-12页 |
(一)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0-11页 |
(二)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1-12页 |
三、难点和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一) 预期难点 | 第12页 |
(二) 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第二部分 研究设计 | 第13-16页 |
一、问题网络 | 第13-14页 |
二、理论分析视角 | 第14页 |
三、研究方法与方法论 | 第14-15页 |
四、论文总体框架 | 第15-16页 |
第三部分 理论框架 | 第16-37页 |
一、廉租住房是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主体 | 第16-18页 |
(一) 廉租住房的概念 | 第16-17页 |
(二) 廉租住房作为保障性住房主体地位的确立过程 | 第17-18页 |
二、现阶段我国建立健全廉租住房制度的必要性 | 第18-26页 |
(一) 建立健全廉租住房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 第18-19页 |
(二) 建立健全廉租住房制度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 第19-20页 |
(三) 建立健全廉租住房制度是国家干预经济、弥补市场失灵的需要 | 第20-23页 |
(四) 经济适用房不能完全满足住房保障的需要 | 第23-26页 |
三、廉租住房制度应遵循的原则 | 第26-29页 |
(一) 坚持低水平、广覆盖的原则 | 第26-27页 |
(二) 坚持以人为本、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原则 | 第27-28页 |
(三) 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坚持公私合作的原则 | 第28-29页 |
(四) 实行廉租房制度应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 第29页 |
四、其他国家(地区)保障住房制度的启示 | 第29-37页 |
(一) 几个有代表性的国家(地区)廉租住房制度 | 第29-34页 |
(二) 值得中国廉租住房制度创新学习的经验 | 第34-37页 |
第四部分 廉租住房制度实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 第37-51页 |
一、我国廉租住房的实施情况 | 第37-41页 |
(一) 发展历程 | 第37-40页 |
(二) 实施情况 | 第40-41页 |
二、江苏省部分地区廉租住房制度的实施情况 | 第41-46页 |
(一) 南京市 | 第41-43页 |
(二) 扬州市 | 第43-44页 |
(三) 盐城市 | 第44-45页 |
(四) 三城市对比分析 | 第45-46页 |
三、存在问题 | 第46-48页 |
(一) 保障范围过于狭窄,未考虑流动人口的需求 | 第46-47页 |
(二) 房源严重不足 | 第47页 |
(三) 资金筹集困难 | 第47页 |
(四) 收入标准划分困难,监督难度大 | 第47-48页 |
(五) 政策的调控成本高,政府调节市场的效率低 | 第48页 |
(六) 法制建设不健全 | 第48页 |
四、改进建议 | 第48-51页 |
(一) 坚持“低水平、广覆盖”的基本原则 | 第48页 |
(二) 继续推行科学的住房政策 | 第48-49页 |
(三) 加大公共财政投入,鼓励社会资本的投入 | 第49页 |
(四) 建立廉租住房专管机构 | 第49页 |
(五) 推进法制化建设 | 第49页 |
(六) 租金补贴制度要与低保制度有机统一 | 第49-50页 |
(七) 政府倡导,舆论宣传,改变中国居民的住房习惯,改居住自有房屋为租赁房屋,提高租赁房屋的比例,减轻购房负担 | 第50-51页 |
第五部分 结论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