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国民经济管理论文--生产行业管理论文

中国产品质量标志监督管理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中文提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引言第8-22页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第8-9页
  一、中国产品质量标志门类芜杂第8页
  二、中国产品质量标志管理不统一第8页
  三、中国产品质量标志标准不一致第8-9页
  四、中国产品质量标志盗用冒用现象严重第9页
  五、中国产品质量标志缺乏权威部门进行统一监管第9页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第9页
 第三节 相关概念界定第9-12页
  一、质量定义第10-11页
  二、质量标志定义第11-12页
 第四节 质量标志的分类第12-19页
  一、狭义质量标志分类第13-18页
  二、广义质量标志分类第18-19页
 第五节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第19-21页
 第六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21-22页
  一、研究方法第21页
  二、技术路线第21-22页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第22-29页
 第一节 质量标志监督管理理论基础第22-27页
  一、市场失灵理论第22-25页
  二、政府管制理论第25-27页
 第二节 质量标志监督管理文献综述第27-29页
第三章 中国质量标志体系现状分析第29-45页
 第一节 狭义质量标志现状第29-37页
  一、具有强制性、受政府部门强力监管的行政许可与强制认证第29-31页
  二、具有自愿性、受政府部门大力促进的自愿认证和政府评优第31-37页
 第二节 广义质量标志现状第37-45页
  一、一档追求“眼球效应”的节目——媒体评选第37-39页
  二、一种新兴的营销手段——赛事指定第39-42页
  三、一段纠缠不清的历史遗留问题——NGO 称号第42-45页
第四章 对中国质量标志问题的原因分析第45-48页
 第一节 中国质量标志问题归纳第45-46页
  一、对于质量标志的含义有待进一步明确公示第45页
  二、产品质量标志门类过多,类别混杂,给监管造成一定困难第45-46页
  三、产品生产与流通过程中,存在大量不规范与违法现象第46页
  四、质量标志表述不甚清晰,给消费者认知造成困难第46页
  五、缺乏统一管理机制,各立山头,各自为政第46页
 第二节 中国质量标志监管问题原因分析第46-48页
  一、历史原因造成统一监管的难以实施第46-47页
  二、注重过程管理监督,忽视规范的及时制定与改进第47页
  三、政府质量监督的执法性质体现不明显第47页
  四、质量监督人员的综合素质与其政府质量监督的性质不相适应第47-48页
第五章 加强质量标志监管的政府作用第48-56页
 第一节 政府在质量标志监管中的职能与作用界定第48页
 第二节 产品质量标志监督管理改进方向初探第48-56页
  一、建立统一有效的产品质量标志监管体系第48-51页
  二、建立统一各类产品质量标志的标准与申办流程第51-53页
  三、建立预见性、服务性的质量监督模式,做到服务与执法有机结合第53-54页
  四、建立统一完善的数据库体系,对生产企业实施全程把控与监管第54-55页
  五、建立健全消费者沟通渠道,保证质量标志监管工作落到实处第55页
  六、政府工作必须在下列几个方面着手改进第55-56页
第六章 结论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关于我国城市居民住房保障问题的研究--以南京、扬州、盐城三个城市为考察个案
下一篇:区域物流业发展中政府的作用--以连云港市区域物流业发展为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