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监视居住制度概述 | 第10-17页 |
第一节 监视居住的概念及性质 | 第10-13页 |
一、监视居住制度的概念 | 第10-11页 |
二、监视居住制度的性质 | 第11-13页 |
第二节 我国对监视居住制度的立法历程 | 第13-17页 |
第二章 我国监视居住制度主要的不足 | 第17-25页 |
第一节 监视居住部分概念及规定模糊的问题 | 第17-20页 |
一、对“住处”和“指定居所”的界定不够清晰 | 第18-19页 |
二、对“他人”概念不明确 | 第19页 |
三、指定监居制度通知条款内容不明确 | 第19页 |
四、对于不同执行场所执行规范及被监视居住者自由度规定模糊 | 第19-20页 |
第二节 监视居住适用的问题 | 第20-23页 |
一、决定适用监视居住制度自由裁量权的问题 | 第20-21页 |
二、适用指定监视居住的公平性问题 | 第21-22页 |
三、监居制度执行效果及其共同居住人的合法权益保障的问题 | 第22页 |
四、监视居住执行主体范围过小的问题 | 第22页 |
五、监视居住的执行过程的被执行人人身风险问题 | 第22-23页 |
第三节 监视居住的监督救济问题 | 第23-25页 |
一、对监视居住监督制约的问题 | 第23页 |
二、对监视居住救济的问题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对国外相关制度的概括及借鉴 | 第25-29页 |
第一节 德国的延期执行逮捕制度 | 第25-26页 |
第二节 法国的司法管制制度 | 第26-27页 |
第三节 英美国家的保释制度 | 第27-29页 |
第四章 关于完善监视居住制度的几点想法 | 第29-36页 |
第一节 通过立法或者司法解释明确相关法律概念及规定 | 第29-31页 |
一、对于“住处”和“指定居所”的明确认定 | 第29-30页 |
二、明确“他人”概念 | 第30页 |
三、明确“无法通知”情形及增加通知家属规定的细节 | 第30页 |
四、明确执行场所执行规范及被执行监视居住者的自由度的规定 | 第30-31页 |
五、明确戒具的使用 | 第31页 |
第二节 对监视居住适用及公平性问题进行完善 | 第31-32页 |
一、严格监视居住适用条件 | 第31-32页 |
二、完善相关刑期折抵制度 | 第32页 |
第三节 加强执行监督制约及完善权利救济机制 | 第32-33页 |
一、加强执行监督制约 | 第32-33页 |
二、完善权利救济机制 | 第33页 |
第四节 完善监视居住制度执行细节 | 第33-34页 |
一、对共同居住人的合法权益进行保障 | 第33页 |
二、细化执行手段的规定 | 第33-34页 |
第五节 扩大监视居住的执行主体数量及强化执行保障 | 第34-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致谢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