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铜期货价格运行规律及其价格风险防范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23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9页 |
·期货理论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价格波动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风险管理研究综述 | 第17-18页 |
·国内外研究成果评述与借鉴 | 第18-19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页 |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9-23页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研究重点和难点 | 第20-21页 |
·技术路线 | 第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创新点 | 第22-23页 |
2 基本理论综述 | 第23-29页 |
·价格理论 | 第23-25页 |
·价格的形成 | 第23-24页 |
·价格体系的运行 | 第24-25页 |
·风险及价格风险 | 第25-27页 |
·一般风险理论 | 第25-26页 |
·价格风险理论 | 第26-27页 |
·期货交易基本概述 | 第27-29页 |
·期货交易 | 第27-28页 |
·期货交易的类型 | 第28页 |
·期货市场的功能 | 第28-29页 |
3 我国铜市场基本状况分析 | 第29-37页 |
·铜的自然属性及其应用 | 第29-30页 |
·我国铜资源分布及其特点 | 第30-31页 |
·我国铜进出口状况 | 第31-32页 |
·我国铜期货市场发展状况 | 第32-37页 |
·我国期货市场的产生和发展 | 第32-33页 |
·上海期货交易所简介 | 第33-34页 |
·沪铜期货交易状况 | 第34-37页 |
4 沪铜期货价格形成机制 | 第37-44页 |
·期货价格形成基础 | 第37-38页 |
·商品生产成本 | 第37页 |
·期货交易成本 | 第37页 |
·期货流通成本 | 第37页 |
·预期利润 | 第37-38页 |
·铜现货价格 | 第38-40页 |
·铜现货价格走势 | 第38页 |
·铜现货价格与沪铜期货价格 | 第38-40页 |
·LME 期铜价格 | 第40-44页 |
·LME 期铜价格走势 | 第40-42页 |
·LME 期铜价格与沪铜期货价格 | 第42-44页 |
5 沪铜期货价格波动分析 | 第44-50页 |
·数据选取 | 第44页 |
·沪铜期货价格波动分析 | 第44-46页 |
·沪铜期货价格波动率的基本特征 | 第46-50页 |
·收益时间序列和基本统计量 | 第46-47页 |
·尖锋厚尾及正态性检验 | 第47页 |
·自相关性检验 | 第47-48页 |
·条件异方差性检验 | 第48-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6 沪铜期货价格波动风险成因分析 | 第50-59页 |
·供求关系因素 | 第50-54页 |
·供给因素 | 第50-52页 |
·需求因素 | 第52-53页 |
·库存因素 | 第53-54页 |
·宏观经济周期因素 | 第54-55页 |
·生产成本因素 | 第55页 |
·进出口政策因素 | 第55-56页 |
·汇率因素 | 第56-57页 |
·自然灾害、罢工等因素 | 第57-58页 |
·投机因素 | 第58-59页 |
7 沪铜期货价格风险防范体系的建立 | 第59-71页 |
·铜海外资源开发战略 | 第59-61页 |
·我国铜海外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 第59页 |
·国家战略选择 | 第59-60页 |
·企业战略选择 | 第60-61页 |
·建立铜资源储备体系 | 第61-64页 |
·建立铜资源储备体系的重要意义 | 第61页 |
·铜资源储备体系的模式选择 | 第61-63页 |
·完善资源储备相关立法 | 第63-64页 |
·建立沪铜期货价格风险预警机制 | 第64-68页 |
·价格风险预警机制的作用 | 第64页 |
·预警机制的基本内容和活动模式 | 第64-66页 |
·预警机制的系统构成 | 第66-68页 |
·沪铜期货期权策略 | 第68-71页 |
·推出铜期货期权的必要性 | 第68页 |
·铜期货期权的基本交易策略 | 第68-71页 |
8 结论与展望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附录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