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鸭梨ACC 氧化酶基因克隆及其分析 | 第11-58页 |
1 引言 | 第11-18页 |
·乙烯 | 第11-14页 |
·ACC 氧化酶 | 第14-17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7-1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8-31页 |
·试验材料 | 第18页 |
·试验方法 | 第18-3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1-51页 |
·鸭梨ACC 氧化酶基因cDNA 片段的克隆 | 第31-34页 |
·鸭梨ACC 氧化酶基因cDNA 全长的克隆 | 第34-37页 |
·鸭梨ACC 氧化酶基因基因组序列的克隆 | 第37-40页 |
·鸭梨ACC 氧化酶基因推导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0-50页 |
·鸭梨ACC 氧化酶基因的Southern 杂交分析 | 第50页 |
·鸭梨ACC 氧化酶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 | 第50-51页 |
4 讨论 | 第51-56页 |
·关于鸭梨ACC 氧化酶基因的克隆 | 第51-53页 |
·关于鸭梨ACC 氧化酶的保守结构 | 第53-54页 |
·关于鸭梨ACC 氧化酶在细胞中的定位 | 第54-55页 |
·关于鸭梨ACC 氧化酶基因的表达 | 第55-56页 |
5 结论 | 第56-58页 |
第二章 ACC 氧化酶基因反义转化鸭梨的研究 | 第58-75页 |
1 引言 | 第58-61页 |
·反义RNA 技术的概念及其作用机理 | 第58-59页 |
·反义RNA 技术的优越性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 | 第59-60页 |
·应用反义RNA 技术抑制植物ACC 氧化酶基因表达的研究进展 | 第60-61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6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61-66页 |
·试验材料 | 第61-62页 |
·试验方法 | 第62-6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66-72页 |
·鸭梨ACC 氧化酶基因植物反义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66-67页 |
·农杆菌介导的鸭梨ACC 氧化酶基因反义表达载体转化鸭梨 | 第67-71页 |
·转基因鸭梨的鉴定 | 第71-72页 |
4 讨论 | 第72-74页 |
·关于ACC 氧化酶基因的反义转化鸭梨 | 第72-73页 |
·关于转基因鸭梨的鉴定 | 第73-74页 |
5 结论 | 第74-75页 |
第三章 枣遗传连锁图谱的加密及针刺长度QTL 的比较定位 | 第75-95页 |
1 引言 | 第75-79页 |
·目前应用于枣遗传研究的分子标记类型 | 第75-76页 |
·ISSR 标记技术及其在果树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 第76-78页 |
·枣遗传连锁图谱研究现状 | 第78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78-7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79-81页 |
·试验材料 | 第79页 |
·试验方法 | 第79-8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81-91页 |
·叶片DNA 提取结果 | 第81页 |
·枣ISSR 扩增体系的建立 | 第81-83页 |
·枣遗传群体ISSR 分析 | 第83-86页 |
·遗传图谱的构建 | 第86-88页 |
·新增ISSR 标记对原枣遗传连锁图谱的影响 | 第88-89页 |
·枣针刺长度性状在新遗传连锁图谱上的定位 | 第89-91页 |
·枣针刺长度性状两次QTL 定位结果间的比较 | 第91页 |
4 讨论 | 第91-94页 |
·关于利用ISSR 标记构建枣遗传连锁图谱 | 第91-92页 |
·关于新增标记引发的原遗传连锁图谱的变化 | 第92-93页 |
·关于枣针刺长度的QTL 定位 | 第93-94页 |
5 结论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5页 |
附录 | 第105-108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8-109页 |
作者简历 | 第109-110页 |
致谢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