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1 绪论 | 第11-15页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页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2-13页 |
·研究的突破与创新 | 第13-15页 |
2 重庆市公共交通导识系统背景特征及研究现状 | 第15-30页 |
·公共交通视觉导识系统的界定 | 第15-20页 |
·公共交通视觉导识系统的定义 | 第15-17页 |
·公共交通导识系统的产生与发展 | 第17-19页 |
·我国部分公共交通识别规范(GB) | 第19-20页 |
·重庆市公共交通概况 | 第20-22页 |
·重庆市地形地貌及城市文化 | 第20-21页 |
·市区公共交通导识系统定位与城市竞争力的提升 | 第21-22页 |
·公交车的优先性以及重庆市公交车的特殊地位 | 第22-25页 |
·公交车的特征及优先性 | 第22-24页 |
·公交车在重庆市的特殊地位 | 第24-25页 |
·完善重庆市公交导识系统的必然性、重要性和特殊性 | 第25-29页 |
·必然性——发展情势的客观要求与以人为本的时代需求 | 第25-26页 |
·重要性——“窗口行业”彰显城市形象与精神风貌 | 第26-27页 |
·特殊性——亟待整顿和完善的“重庆公交文化” | 第27-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3 重庆市区公交车视觉导识系统现状调研及实证研究 | 第30-42页 |
·以市区公交车视觉导识系统为例的实证调研 | 第30-36页 |
·调研准备 | 第30-31页 |
·调研范围及过程 | 第31-32页 |
·调研总结以及问题的提出 | 第32-33页 |
·部分市民关于公共交通的评价及建议归纳 | 第33-36页 |
·公共交通导识系统各类使用群体行为特征分析 | 第36-38页 |
·老弱病孕幼 | 第37页 |
·特殊人群 | 第37-38页 |
·外来务工、旅游等流动群体 | 第38页 |
·重庆市公共交通导识系统现状分析与思考 | 第38-40页 |
·公共交通导识系统的功能性特征 | 第38页 |
·公共交通导识系统所体现的道德准则 | 第38-39页 |
·重庆市公共交通导识系统的商业广告规划与管理现状 | 第39页 |
·相关部门对于公共交通导识系统的宏观调控 | 第39页 |
·重庆市公共交通视觉导识设计相对滞后的客观现实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4 重庆市公共交通视觉导识设计方法论探析 | 第42-74页 |
·公共交通导识系统的设计原则 | 第42-49页 |
·功能性——信息传达的有效性及可读性 | 第42-43页 |
·规范性——标准、统一、系统化范畴 | 第43-46页 |
·科学性——人机工学理论指导下的安全设计 | 第46-47页 |
·完整性——与城市环境的协调共生以及后期管理的一体化 | 第47-48页 |
·文化性——融合地域文脉特征的艺术化和人性化 | 第48-49页 |
·公共交通导识设计应遵循的视觉习惯与规律 | 第49-53页 |
·视野及视距 | 第50-51页 |
·视角 | 第51页 |
·视觉经验 | 第51-52页 |
·视觉秩序 | 第52-53页 |
·公共交通导识系统设计要素解析 | 第53-71页 |
·图形符号 | 第53-58页 |
·色彩 | 第58-63页 |
·文字 | 第63-66页 |
·速度 | 第66-67页 |
·尺度 | 第67-68页 |
·材质与工艺 | 第68-69页 |
·采光及照明 | 第69-71页 |
·新媒体元素 | 第71页 |
·城市公共交通导识系统设计程序与管理 | 第71-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5 研究结果与展望 | 第74-76页 |
·本研究的结果 | 第74页 |
·研究的不足与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8页 |
附录 | 第78-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