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3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8页 |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10页 |
| ·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0-12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2-13页 |
| 第2章 小卫星编队飞行的相对运动 | 第13-31页 |
| ·引言 | 第13页 |
| ·基本概念及坐标系定义 | 第13-14页 |
| ·基本概念 | 第13-14页 |
| ·坐标系定义 | 第14页 |
| ·相对运动的动力学模型 | 第14-21页 |
| ·精确的相对运动的动力学模型 | 第14-16页 |
| ·线性化的相对运动模型 | 第16-17页 |
| ·相对运动的希尔方程(CW 方程) | 第17-19页 |
| ·线性化相对运动方程的误差 | 第19-21页 |
| ·相对运动的运动学模型 | 第21-26页 |
| ·精确的相对运动的运动学模型 | 第21-22页 |
| ·简化的相对运动模型 | 第22-24页 |
| ·简化模型的误差 | 第24-26页 |
| ·两类特殊的绕飞编队的轨道设计 | 第26-30页 |
| ·空间圆绕飞编队的轨道设计 | 第26-28页 |
| ·对地圆绕飞编队的轨道设计 | 第28-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3章 小卫星编队飞行的摄动分析 | 第31-42页 |
| ·引言 | 第31-32页 |
| ·J_2项摄动加速度 | 第32-34页 |
| ·地球引力场的势函数 | 第32页 |
| ·J 2 项摄动加速度 | 第32-34页 |
| ·J 2 项摄动对卫星编队的整体摄动和相对摄动 | 第34-39页 |
| ·整体摄动 | 第34-36页 |
| ·相对摄动 | 第36-38页 |
| ·应用CW 方程研究卫星相对摄动的有效性 | 第38-39页 |
| ·卫星编队飞行的队形控制模型 | 第39-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4章 小卫星编队队形的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 | 第42-54页 |
| ·引言 | 第42页 |
| ·编队控制任务分类 | 第42-43页 |
| ·卫星编队的编队捕获的控制和仿真 | 第43-48页 |
| ·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的基本原理 | 第43-44页 |
| ·仿真参数设置 | 第44-45页 |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45-48页 |
| ·卫星编队的编队保持的控制和仿真 | 第48-53页 |
| ·编队保持的控制方框图及参数设置 | 第48-49页 |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49-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第5章 小卫星编队队形的模型预测控制 | 第54-73页 |
| ·引言 | 第54页 |
| ·模型预测控制的基本原理 | 第54-59页 |
| ·预测模型 | 第54-57页 |
| ·滚动优化 | 第57-58页 |
| ·参数选取 | 第58-59页 |
| ·卫星编队的编队捕获的控制和仿真 | 第59-66页 |
| ·T= 1 s 、H_u= H_p= 2 时的仿真 | 第59-62页 |
| ·T= 1 s 、H_u= H_p= 3 时的仿真 | 第62-64页 |
| ·T=0. 5 s 、H_u= H_p= 2 时的仿真 | 第64-66页 |
| ·卫星编队的编队保持的控制和仿真 | 第66-72页 |
| ·T= 1 s ,H_u= H_p= 2 时的仿真 | 第66-69页 |
| ·H_u= H_p= 3 时的仿真 | 第69-70页 |
| ·H_u= H_p= 2 时的仿真 | 第70-72页 |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 结论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