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5页 |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1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20-21页 |
·写作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写作思路 | 第21-23页 |
·研究方法 | 第23页 |
·创新之处 | 第23-25页 |
第2章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相关基础理论 | 第25-34页 |
·审计风险理论 | 第25-28页 |
·审计模式发展的三个阶段 | 第28-31页 |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特征 | 第31-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应用现状分析 | 第34-46页 |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 第34-39页 |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审计实践中的应用范围较小 | 第34-35页 |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应用主体和应用对象集中于"大型" | 第35-38页 |
·多数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采用传统的审计导向模式 | 第38-39页 |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应用不足的原因分析 | 第39-44页 |
·多数中小型事务所不具备相应的风险意识和风险控制能力 | 第40页 |
·大多数注册会计师不具备相应的综合素质 | 第40-41页 |
·被审计单位缺乏有效的经营管理机制 | 第41-42页 |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应用存在较大的技术难题 | 第42页 |
·受会计师事务所的成本效益因素制约 | 第42-43页 |
·会计师事务所的外部法律体系不健全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4章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 | 第46-65页 |
·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6-50页 |
·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46-47页 |
·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 | 第47-50页 |
·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50页 |
·重大错报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 第50-56页 |
·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方法的选择依据 | 第50-51页 |
·重大错报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步骤 | 第51-56页 |
·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模型的应用过程 | 第56-64页 |
·审计案例概况 | 第56-58页 |
·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 | 第58-63页 |
·模型应用结果分析 | 第63-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5章 推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对策建议 | 第65-70页 |
·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素质 | 第65-66页 |
·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综合知识水平 | 第65-66页 |
·加强审计人员对新的审计模式的理解 | 第66页 |
·会计师事务所加强自身建设 | 第66-67页 |
·健全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控制 | 第66页 |
·做好新的审计风险准则的衔接和培训工作 | 第66-67页 |
·加快信息库建设速度 | 第67页 |
·开发风险评估软件及其他辅助审计软件 | 第67页 |
·加强外部执业环境建设 | 第67-68页 |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 第67-68页 |
·改善审计的整体法制环境 | 第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附录 A | 第77-80页 |
附录 B | 第80-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