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秸秆的酶水解与丁醇发酵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1 绪论 | 第11-24页 |
·农业秸秆主要成分与结构 | 第11-13页 |
·国内外农业秸秆的研究状况 | 第13-18页 |
·农业秸秆预处理 | 第13-14页 |
·农业秸秆的固态发酵 | 第14-15页 |
·纤维素作用机理的研究 | 第15-16页 |
·农业秸秆酶水解的影响因素 | 第16-18页 |
·丁醇发酵 | 第18-23页 |
·丁醇的用途与工业生产 | 第18页 |
·丙酮丁醇梭菌和代谢机理 | 第18-21页 |
·丁醇发酵的工艺研究 | 第21-22页 |
·廉价原料 | 第22-23页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3-24页 |
2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24-33页 |
·实验材料 | 第24-26页 |
·实验仪器 | 第24页 |
·实验药品 | 第24-25页 |
·培养基 | 第25-26页 |
·参考菌株 | 第26页 |
·研究方法 | 第26-33页 |
·实验内容及操作条件 | 第26-27页 |
·实验检测项目及分析方法 | 第27-33页 |
3 固态发酵生产纤维素酶及酶水解条件的优化 | 第33-39页 |
·预处理试剂的筛选 | 第33页 |
·秸秆的不同预处理法对固态发酵产酶的影响 | 第33-34页 |
·培养基含水量对固态发酵产酶的影响 | 第34-35页 |
·初始pH值对固态发酵产酶的影响 | 第35-36页 |
·不同的氮源对固态发酵产酶的影响 | 第36-37页 |
·硫酸铵浓度对固态发酵产酶的影响 | 第37页 |
·接种量对固态发酵产酶的影响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4 纤维素酶水解最佳条件的确定 | 第39-48页 |
·不同预处理法对酶水解的影响 | 第39-40页 |
·秸秆粉碎程度对酶水解的影响 | 第40页 |
·温度对酶水解的影响 | 第40-41页 |
·酶用量对水解的影响 | 第41-42页 |
·pH对酶水解的影响 | 第42-43页 |
·底物浓度对酶水解的影响 | 第43页 |
·时间对酶水解的影响 | 第43-44页 |
·吐温-80对酶水解的影响 | 第44-45页 |
·正交实验确定最佳的酶水解条件 | 第45-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5 丁醇发酵的研究 | 第48-71页 |
·丁醇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48-55页 |
·碳酸钙添加量对丁醇发酵的影响 | 第48-49页 |
·葡萄糖浓度对丙酮丁醇发酵的影响 | 第49-51页 |
·接种量对丙酮丁醇梭菌产量的影响 | 第51页 |
·温度对丁醇发酵的影响 | 第51-53页 |
·氮源对丁醇发酵的影响 | 第53-54页 |
·硫酸铵浓度对丁醇发酵的影响 | 第54页 |
·碳源对丁醇发酵的影响 | 第54-55页 |
·酶水解液的丁醇发酵 | 第55-60页 |
·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 | 第55-57页 |
·数据的统计分析 | 第57-60页 |
·显著性影响因素的优化 | 第60-70页 |
·中心组合设计 | 第60-62页 |
·数据的统计分析 | 第62-69页 |
·极值与极值条件 | 第69-70页 |
·极值条件下的丁醇发酵 | 第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结论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附录A | 第77-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