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0页 |
·缘起:金融消费者保护的急迫性 | 第8-11页 |
·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研究难点与创新 | 第17-20页 |
第2章 金融消费者析解 | 第20-49页 |
·金融商品交易: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 第20-32页 |
·商品→证券→金融商品 | 第21-24页 |
·从消费到金融消费 | 第24-27页 |
·金融消费的特殊属性 | 第27-32页 |
·金融消费者:身份的嬗变 | 第32-47页 |
·消费者——金融消费者 | 第32-39页 |
·客户、银行消费者与金融消费者 | 第39-42页 |
·从投资者到金融消费者 | 第42-45页 |
·从投保人到金融消费者 | 第45-47页 |
·小结 | 第47-49页 |
第3章 金融消费者权利的展开与评鉴 | 第49-78页 |
·消费者权利之滥觞及发展 | 第49-53页 |
·消费者主权与经营者主权之辨 | 第50-51页 |
·消费需求之变化 | 第51-53页 |
·金融消费者权利的界定 | 第53-60页 |
·权利的法学含义 | 第53-54页 |
·金融消费者权利界定的必要性 | 第54-60页 |
·金融消费者权利的特殊性 | 第60-66页 |
·金融消费者知情权 | 第61-63页 |
·金融消费者隐私权 | 第63-65页 |
·金融消费者求偿权 | 第65-66页 |
·金融消费者权利的实现 | 第66-77页 |
·义务与权利的关系 | 第66-67页 |
·金融服务的变迁及特征 | 第67-68页 |
·金融服务者的义务 | 第68-72页 |
·金融服务者义务之边界—利益衡平原则之下的选择 | 第72-77页 |
·利益衡平原则的要求 | 第72-73页 |
·信息披露义务的边界 | 第73-74页 |
·说明义务的边界 | 第74-77页 |
·小结 | 第77-78页 |
第4章 各国(地区)金融消费者权利保护法律制度评介 | 第78-93页 |
·金融消费者权利保护机制的确立 | 第78-86页 |
·金融监管的保障 | 第78-85页 |
·金融监管范围的扩张 | 第79-81页 |
·金融监管内容的充实 | 第81-84页 |
·金融监管职能的实现 | 第84-85页 |
·金融服务者的自律 | 第85-86页 |
·英国 | 第85-86页 |
·美国 | 第86页 |
·澳大利亚 | 第86页 |
·金融危机下金融消费者保护的强化 | 第86-89页 |
·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现状检讨 | 第89-92页 |
·金融监管滞后于金融实践 | 第89-91页 |
·缺乏金融消费者保护的明确立法 | 第91页 |
·金融消费者纠纷解决机制缺失 | 第91-92页 |
·小结 | 第92-93页 |
第5章 金融消费者权利保护的途径 | 第93-126页 |
·金融市场风险:天然与人为使然 | 第93-102页 |
·天然风险 | 第95-98页 |
·人为风险 | 第98-102页 |
·金融消费者权利的间接保护 | 第102-117页 |
·机构性监管与功能性监管并举 | 第102-104页 |
·确立强制信息披露制度 | 第104-108页 |
·强化产品说明和风险揭示义务 | 第108-112页 |
·规范劝诱方式 | 第112-114页 |
·改变金融服务者收益分配规则 | 第114-115页 |
·构建差异性交易的限制规则 | 第115-117页 |
·金融消费者权利的直接保护 | 第117-124页 |
·金融反欺诈制度 | 第117-122页 |
·金融消费者补偿机制 | 第122-124页 |
·小结 | 第124-126页 |
结语 | 第126-130页 |
参考文献 | 第130-13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137-138页 |
后记 | 第138-140页 |
中文摘要 | 第140-144页 |
Abstract | 第144-1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