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乳酸发酵饮料发展概况 | 第9-10页 |
·乳酸发酵饮料的生理保健功能 | 第10-12页 |
·治疗肠道功能紊乱,维持肠道菌群平衡 | 第10页 |
·抗肿瘤和免疫赋活作用 | 第10-11页 |
·降低胆固醇 | 第11页 |
·缓解乳糖不耐症作用 | 第11页 |
·延缓衰老 | 第11页 |
·其他功能 | 第11-12页 |
·国内外活性乳酸菌饮料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6-17页 |
2 活性乳酸菌饮料加工工艺研究 | 第17-3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7-20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17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17-18页 |
·实验方法 | 第18-2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0-29页 |
·灭菌条件对活性乳酸菌饮料稳定性的影响 | 第20-21页 |
·发酵工艺单因子试验 | 第21-22页 |
·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工艺 | 第22-27页 |
·均质条件对活性乳酸菌饮料稳定性的影响 | 第27-29页 |
·小结 | 第29-30页 |
3 活性乳酸菌饮料流变学特性及稳定性研究 | 第30-4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0-32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30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30页 |
·实验方法 | 第30-3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2-42页 |
·活性乳酸菌饮料流变学特性研究 | 第32-34页 |
·乳化剂对活性乳酸菌饮料稳定性的影响 | 第34-35页 |
·稳定剂对活性乳酸菌饮料稳定性的影响 | 第35-36页 |
·响应面法优化活性乳酸菌饮料稳定剂配方 | 第36-42页 |
·小结 | 第42-43页 |
4 活性乳酸菌饮料后酸化及活菌数研究 | 第43-5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3-45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43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43页 |
·实验方法 | 第43-4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5-53页 |
·贮存温度对活性乳酸菌饮料后酸化及活菌数的影响 | 第45-46页 |
·发酵剂中不同菌种比对活性乳酸菌饮料后酸化及活菌数的影响 | 第46-47页 |
·Nisin对活性乳酸菌饮料后酸化及活菌数的影响 | 第47-49页 |
·牛胆盐对活性乳酸菌饮料后酸化及活菌数的影响 | 第49-50页 |
·溶菌酶对活性乳酸菌饮料后酸化及活菌数的影响 | 第50页 |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对活性乳酸菌饮料后酸化及活菌数的影响 | 第50-52页 |
·稳定性对活菌数的影响 | 第52-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4-57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活性乳酸菌饮料工艺研究 | 第54页 |
·活性乳酸菌饮料流变学特性及稳定性研究 | 第54页 |
·活性乳酸菌饮料后酸化的研究 | 第54-55页 |
·展望 | 第55-56页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