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式家具花卉纹样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绪论 | 第10-18页 |
| ·品践生活的态度审视家具 | 第10-11页 |
| ·为生存和更好的生存走进自然 | 第11页 |
| ·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系统论 | 第14页 |
| ·类型学 | 第14页 |
| ·文献研究法 | 第14页 |
| ·科学实践 | 第14页 |
| ·相关概念和界定 | 第14-18页 |
| ·清式家具花卉纹 | 第15页 |
| ·清式家具花卉纹的时间和来源界定 | 第15页 |
| ·切入点 | 第15-16页 |
| ·创新点 | 第16-18页 |
| 2 清式家具花卉纹概述 | 第18-34页 |
| ·清式家具装饰概况 | 第19-23页 |
| ·清廷家具的来源 | 第19-21页 |
| ·奢华的装饰 | 第21-23页 |
| ·清式家具花卉纹的概述 | 第23-28页 |
| ·为例的牡丹、荷莲概述 | 第28-32页 |
| ·小结 | 第32-34页 |
| 3 清式家具花卉纹的时代特征 | 第34-58页 |
| ·专制王朝的时代特征 | 第35-41页 |
| ·社会政治背景的影响 | 第36-38页 |
| ·经济实力的影响 | 第38-39页 |
| ·文化氛围的影响 | 第39-41页 |
| ·稳定的社会环境对花卉纹样的影响 | 第41-43页 |
| ·促使精美花卉纹样产生的功 | 第42页 |
| ·阻碍花卉纹样革新的过 | 第42-43页 |
| ·华丽的清王朝文化对花卉纹样的影响 | 第43-53页 |
| ·满族的民族特征和民族文化 | 第44-45页 |
| ·儒、道、佛文化的交融 | 第45-51页 |
| ·域外文化的交流 | 第51-53页 |
| ·国丰民富的清帝国与积贫积弱的清王朝 | 第53-56页 |
| ·休养生息和改革弊病(康雍乾朝) | 第53-55页 |
| ·从国内起义到内忧外患(嘉庆到宣统) | 第55-56页 |
| ·小结 | 第56-58页 |
| 4 牡丹、荷莲花卉纹在清式家具中应用的成因 | 第58-82页 |
| ·重理河山下的花卉纹(康熙朝) | 第59-65页 |
| ·花卉纹样内容的应用成因 | 第59-62页 |
| ·花卉纹样布局的应用成因 | 第62-64页 |
| ·花卉纹样意蕴的应用成因 | 第64-65页 |
| ·励精图治中的花卉纹(雍正朝) | 第65-69页 |
| ·花卉纹样内容的应用成因 | 第65-66页 |
| ·花卉纹样布局的应用成因 | 第66-67页 |
| ·花卉纹样意蕴的应用成因 | 第67-69页 |
| ·"大一统"后的花卉纹(乾隆元年至嘉庆四年) | 第69-79页 |
| ·花卉纹样内容的应用成因 | 第70-72页 |
| ·花卉纹样布局的应用成因 | 第72-75页 |
| ·花卉纹样意蕴的应用成因 | 第75-79页 |
| ·盛世余音的花卉纹(嘉庆四年以后) | 第79-80页 |
| ·小结 | 第80-82页 |
| 5 结论 | 第82-84页 |
| 参考文献 | 第84-92页 |
| 附录A:插图索引 | 第92-100页 |
| 附录B(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100-102页 |
| 致谢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