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砟—无砟轨道过渡段动刚度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8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高速铁路轨道发展现状和结构特点 | 第13-22页 |
·有砟轨道发展现状和结构特点 | 第13-14页 |
·无砟轨道发展现状和结构特点 | 第14-19页 |
·有砟-无砟过渡段现状和处理措施 | 第19-22页 |
·轨道过渡段理论研究现状 | 第22-2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2-25页 |
·轨道结构刚度计算和试验研究现状 | 第25-26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第2章 轨道过渡段动刚度分析模型及方法 | 第28-45页 |
·过渡段模型综述 | 第28-32页 |
·轨道过渡段静力学模型 | 第28-29页 |
·轨道过渡段动力学模型 | 第29-32页 |
·过渡段动刚度计算模型 | 第32-37页 |
·力学模型 | 第32-34页 |
·计算参数 | 第34-36页 |
·边界条件 | 第36-37页 |
·动刚度分析理论 | 第37-40页 |
·计算方法 | 第40-45页 |
第3章 有砟轨道动刚度特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45-54页 |
·有砟轨道动刚度特性 | 第45-46页 |
·有砟轨道动刚度影响因素 | 第46-54页 |
·扣件刚度的影响 | 第47-48页 |
·道床弹性模量的影响 | 第48页 |
·轨枕类型的影响 | 第48-50页 |
·轨枕配置的影响 | 第50页 |
·阻尼的影响 | 第50-52页 |
·参数影响分析总结 | 第52-54页 |
第4章 旭普林轨道动刚度特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54-61页 |
·旭普林无砟轨道动刚度特性 | 第54-55页 |
·旭普林轨道动刚度影响因素 | 第55-61页 |
·扣件刚度的影响 | 第56-57页 |
·支承层弹性模量的影响 | 第57页 |
·防冻层弹性模量的影响 | 第57-58页 |
·阻尼的影响 | 第58-59页 |
·参数影响分析总结 | 第59-61页 |
第5章 有砟-无砟轨道过渡段动刚度研究 | 第61-77页 |
·过渡段静刚度过渡方案 | 第61-65页 |
·静刚度过渡方案的动刚度分析 | 第65-70页 |
·过渡方案一动刚度分析 | 第66-67页 |
·过渡方案二动刚度分析 | 第67-68页 |
·过渡方案三动刚度分析 | 第68-69页 |
·过渡方案四动刚度分析 | 第69-70页 |
·过渡段动刚度过渡方案 | 第70-77页 |
·动刚度过渡方案的调整 | 第70-75页 |
·动刚度过渡方案总结 | 第75-77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7-79页 |
·本文主要工作与结论 | 第77-78页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