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8-14页 |
| 一、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一) 董事法律地位的理论研究 | 第10页 |
| (二) 公司董事是否承担对第三人的责任 | 第10-11页 |
| (三) 公司董事责任限制的理论研究 | 第11-13页 |
| 四、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3页 |
| 五、论文创新点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公司董事对第三人责任制度概述 | 第14-20页 |
| 一、公司董事对第三人责任的界定 | 第14-15页 |
| 二、公司董事对第三人责任的历史发展及现状 | 第15-16页 |
| 三、公司董事对第三人责任与其他相关制度的关系 | 第16-20页 |
| (一) 与公司法人独立责任的关系 | 第17页 |
| (二) 与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关系 | 第17-18页 |
| (三) 与公司社会责任的关系 | 第18-20页 |
| 第三章 公司董事对第三人责任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20-24页 |
| 一、法哲学基础 | 第20-21页 |
| 二、社会学基础 | 第21-22页 |
| 三、经济学基础 | 第22-24页 |
| 第四章 公司董事对第三人责任的国外相关制度考察 | 第24-31页 |
| 一、公司董事对第三人责任的性质争议 | 第24-25页 |
| 二、公司董事对第三人责任的立法模式 | 第25-26页 |
| 三、应负责任的董事范围 | 第26-28页 |
| 四、第三人的范围、请求权及行使方式 | 第28-29页 |
| 五、公司董事对第三人责任的责任形态 | 第29-31页 |
| 第五章 我国公司董事对第三人责任制度的立法现状及缺陷 | 第31-35页 |
| 一、我国公司董事对第三人责任制度的立法现状 | 第31-33页 |
| 二、我国公司董事对第三人责任制度的立法缺陷 | 第33-35页 |
| 第六章 我国公司董事对第三人责任制度的构建 | 第35-45页 |
| 一、公司董事对第三人责任性质的确定 | 第35-36页 |
| 二、公司董事对第三人责任的立法模式选择 | 第36-37页 |
| 三、公司董事对第三人责任的认定标准选择 | 第37-39页 |
| 四、公司董事对第三人责任的主体界定 | 第39-42页 |
| (一) 应负责任的公司董事范围界定 | 第39-40页 |
| (二) 第三人范围的界定 | 第40-42页 |
| 五、公司董事对第三人责任制度的实现机制 | 第42-45页 |
| (一) 第三人的请求权及受偿范围 | 第42-43页 |
| (二) 举证责任的分担 | 第43页 |
| (三) 董事承担责任的形式 | 第43-44页 |
| (四) 董事对第三人责任的限定 | 第44-45页 |
| 结论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8-49页 |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