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北京市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研究--社会政策行动系统分析视角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绪论第10-22页
 第一节 北京市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缘起第10-13页
  一、“小政府、大社会”的治理模式——思想引导第10-11页
  二、五次城管会——政府推动第11-12页
  三、北京市基层管理模式的创新——改革实践第12-13页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意义第13-14页
  一、研究方法第13页
  二、研究意义第13-14页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4-20页
  一、国内研究综述第14-18页
  二、国外研究综述第18-20页
 第四节 文章结构第20-22页
第一章 分析视角构建:基本概念与社会政策行动系统分析框架第22-32页
 第一节 核心概念第22-26页
  一、社会管理概念的界定第22-24页
  二、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组织界定第24-25页
  三、社会管理体制的内涵与外延第25-26页
 第二节 理论选择第26-29页
  一、社会行动理论第26-27页
  二、结构——能动性理论第27-29页
 第三节 分析框架第29-32页
  一、社会政策与社会管理的关系第30-31页
  二、分析框架的构建——社会政策行动系统分析视角第31-32页
第二章 制度规则创新:社会政策行动系统的静态结构单元第32-39页
 第一节 北京市基层社会管理制度规则发展概况第32-36页
  一、自上而下制定的政府政策法规第32-34页
  二、自治过程中形成的社区制度规则第34-36页
 第二节 制度规则创新的社会政策行为系统解析第36-38页
  一、制度规则创新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中的地位第36页
  二、制度规则的创新点与发展方向第36-38页
 第三节 制度规则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38-39页
  一、滞后性:正式文件出台缓慢第38页
  二、非连续性:纵向不稳定第38页
  三、非系统性:横向不连续第38-39页
第三章 组织体系创新:社会政策行动系统的静态结构单元与能动性行动单元的统一第39-51页
 第一节 北京市基层社会管理组织体系创新的典型案例介绍第39-45页
  一、科层体系——街道层面的组织体系第39-43页
  二、社区治理体系——社区层面的组织体系第43-45页
 第二节 组织体系创新的社会政策行动系统解析第45-49页
  一、组织体系:静态组织构架与能动性行为主体的统一第45页
  二、组织体系的创新点分析:静态组织构架与能动性行为主体第45-49页
 第三节 组织体系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第49-51页
  一、职能设置过细第49-50页
  二、人员结构复杂第50页
  三、功能发挥受限第50-51页
第四章 运行机制创新:社会政策行动系统的动态维度第51-60页
 第一节 北京市基层社会管理运行机制创新的典型案例介绍第51-54页
  一、交道口菊儿社区“居民参与活动中心规划”第51页
  二、内务社区的“内务模式”第51-52页
  三、东花市南里社区的“协会资源动员”第52-53页
  四、金华里社区新居民之家“爱心超市”和“小小乐园”服务项目第53页
  五、东城区监督中心的“万米管理法”与“城管通”第53-54页
 第二节 运行机制创新的社会政策行动系统解析第54-58页
  一、运行机制在社会政策行动系统中的构成与地位第54-55页
  二、运行机制的五大维度创新点分析第55-58页
 第三节 运行机制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58-60页
  一、机制发展不健全第58页
  二、各机制间不衔接第58-59页
  三、各机制民主化程度有待提高第59-60页
结语与讨论第60-63页
 一、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公共行政价值第60-61页
 二、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问题解决对策和展望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公共政策分析中量化方法应用状况的实证研究--以1999-2009年为研究的时间区间
下一篇:汶川地震中的公民自组织参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