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 | 第12-14页 |
·研究特色与研究创新 | 第14-17页 |
2 公允价值会计的历史沿革与现时地位 | 第17-27页 |
·公允价值及其在美国会计准则体系中的应用 | 第17-19页 |
·公允价值在国际会计准则体系中的应用 | 第19-21页 |
·公允价值引入我国会计规范体系的历程 | 第21-22页 |
·公允价值会计在近期金融危机中所扮演的角色 | 第22-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7-39页 |
·公允价值与公允价值会计研究现状 | 第27-33页 |
·公允价值与公允价值会计的国外研究情况 | 第27-31页 |
·公允价值与公允价值会计的国内研究情况 | 第31-33页 |
·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 | 第33-34页 |
·公允价值会计的价值相关性 | 第34-36页 |
·针对美国资本市场的研究情况 | 第34-35页 |
·针对其他国家资本市场的研究情况 | 第35-36页 |
·针对我国资本市场的研究情况 | 第36页 |
·评述与小结 | 第36-39页 |
4 基本理论支持 | 第39-51页 |
·市场效率理论、估值模型与价值相关性检验 | 第39-42页 |
·决策有用观与公允价值 | 第42-49页 |
·公允价值的决策有用性分析方法 | 第42-44页 |
·信息观下公允价值会计的决策有用性分析 | 第44-46页 |
·计量观下公允价值会计的决策有用性分析 | 第46-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5 公允价值输入变量的层级与会计计量误差 | 第51-63页 |
·会计计量属性 | 第51-53页 |
·会计计量的计量经济估计量特征 | 第53-54页 |
·会计计量中的两类误差 | 第54-56页 |
·公允价值输入变量的层级与会计计量误差 | 第56-59页 |
·两类计量误差对公允价值会计研究的启示 | 第59-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6 公允价值会计的价值相关性检验 I:封闭式基金的证据 | 第63-77页 |
·选择封闭式基金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 | 第63-65页 |
·研究假设与研究设计 | 第65-68页 |
·样本选取与描述性统计 | 第68-71页 |
·实证检验结果 | 第71-75页 |
·两种计量模式下的价值相关性比较 | 第71-72页 |
·公允价值的增量价值相关性 | 第72-73页 |
·披露形式对价值相关性的影响 | 第73-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7 公允价值会计的价值相关性检验 II:金融业上市公司的证据 | 第77-87页 |
·公允价值计量在金融业中的应用及研究假设 | 第78-80页 |
·研究设计与变量定义 | 第80-83页 |
·样本选取与描述性统计 | 第83-84页 |
·实证检验结果 | 第84-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8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后续研究设想 | 第87-93页 |
·研究结论 | 第87-89页 |
·政策建议 | 第89-90页 |
·研究局限性与后续研究设想 | 第90-93页 |
致谢 | 第93-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5页 |
附录 | 第105-106页 |
A. 攻读博士期间正式发表或已录用的论文 | 第105-106页 |
B. 攻读博士期间正式出版的著作 | 第106页 |
C. 攻读博士期间主持或参加的科研课题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