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发展概况 | 第10-12页 |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悬臂施工与设计 | 第12-15页 |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结构构造 | 第12-13页 |
·预应力连续梁桥悬臂施工 | 第13-14页 |
·悬臂施工适用情况及范围 | 第14-15页 |
·预应力连续刚构桥变形及应力分析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理论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预应力损失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桥梁应力及位移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及路线 | 第19-22页 |
·预应力张拉工艺存在的问题 | 第19-20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研究方法、路线 | 第21-22页 |
第2章 连续刚构桥预应力张拉施工 | 第22-39页 |
·连续刚构桥预应力施工工艺 | 第22-27页 |
·预应力混凝土的概念 | 第22-23页 |
·预应力张拉分类 | 第23-24页 |
·预应力材料、锚固体系及张拉设备 | 第24-26页 |
·后张法预应力施工要点 | 第26-27页 |
·偏心受压构件的构造及受力特点 | 第27-32页 |
·偏心受压的概念 | 第27页 |
·偏心受压的分类 | 第27-28页 |
·连续刚构桥非对称张拉 | 第28-32页 |
·连续刚构桥预应力损失计算 | 第32-38页 |
·预应力损失组成及计算方法 | 第32-33页 |
·混凝土弹性压缩预应力损失的计算 | 第33-38页 |
·小结 | 第38-39页 |
第3章 连续刚构桥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9-49页 |
·GQJS基本功能介绍 | 第39-41页 |
·GQJS的计算原理 | 第39-40页 |
·GQJS的界面功能 | 第40页 |
·GQJS的建模流程 | 第40-41页 |
·Midas/Civil基本功能介绍 | 第41-44页 |
·Midas/Civil的主要特点 | 第41-42页 |
·Midas/Civil的适用范围 | 第42页 |
·Midas/Civil的单元类型 | 第42-43页 |
·Midas/Civil建模流程 | 第43-44页 |
·连续刚构桥有限元模型 | 第44-48页 |
·工程背景介绍 | 第44-45页 |
·Midas/Civil建模 | 第45-48页 |
·Midas/Civil混凝土弹性压缩预应力损失计算 | 第48页 |
·小结 | 第48-49页 |
第4章 不同张拉工艺下连续刚构桥内力及变形分析 | 第49-69页 |
·施工阶段预应力张拉方案 | 第49-51页 |
·预应力张拉工艺分类 | 第49页 |
·预应力张拉计算方案 | 第49-51页 |
·预应力张拉应力及变形计算、分析 | 第51-64页 |
·混凝土弹性压缩预应力损失计算及分析 | 第51-52页 |
·预应力张拉结构位移计算及分析 | 第52-53页 |
·非对称张拉预应力损失计算及分析 | 第53-60页 |
·预应力张拉箱梁截面应力计算及分析 | 第60-64页 |
·非对称预应力张拉效果改善措施 | 第64-67页 |
·补偿张拉控制应力 | 第64-65页 |
·确保混凝土弹性模量 | 第65-67页 |
·先张拉竖向预应力钢束 | 第67页 |
·小结 | 第67-69页 |
第5章 连续刚构桥预应力损失补救方案研究 | 第69-83页 |
·连续刚构桥通用布束介绍 | 第69-71页 |
·设计关键 | 第69-70页 |
·布束原理 | 第70-71页 |
·工程背景 | 第71-72页 |
·结构参数 | 第71-72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72页 |
·方案可行性研究 | 第72-82页 |
·方案可行的标准 | 第72-73页 |
·拟采取方案思路 | 第73-76页 |
·方案分析、计算 | 第76-79页 |
·摩擦系数敏感性分析 | 第79-82页 |
·小结 | 第82-83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3-85页 |
·总结 | 第83-84页 |
·展望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9-9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