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转向系统论文

汽车四轮转向系统转向特性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1章 绪论第9-18页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四轮转向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0-16页
     ·四轮转向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5页
     ·四轮转向技术国内外发展趋势第15-16页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第16-18页
第2章 车辆动力学系统建模第18-33页
   ·线性二自由度四轮转向车辆模型第18-22页
   ·非线性二自由度四轮转向车辆模型第22-31页
     ·转向机理分析第22-23页
     ·轮胎侧偏特性非线性模型第23-31页
       ·轮胎侧偏特性第23-29页
       ·轮胎侧偏特性SIMULINK模型第29-31页
     ·非线性二自由度四轮转向SIMULINK模型第31页
   ·本章小结第31-33页
第3章 四轮转向系统转向特性研究第33-45页
   ·四轮转向车辆转向特性分析第33-36页
     ·四轮转向车辆低速时的转向特性第33-34页
     ·四轮转向车辆中高速时的转向特性第34-36页
   ·四轮转向车辆操纵稳定性的理论推导及分析第36-42页
     ·四轮转向汽车对前轮角阶跃输入的稳态响应第36-38页
     ·四轮转向汽车对前轮角阶跃输入的瞬态响应第38-42页
   ·四轮转向车辆与前轮转向车辆运动比较分析第42-44页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4章 二自由度四轮转向系统控制策略研究第45-56页
   ·前后轮转角比控制的四轮转向系统第45-47页
   ·比例于横摆角速度的四轮转向系统第47-49页
   ·比例控制与横摆角速度反馈控制的联合控制四轮转向系统第49-51页
   ·不同结构参数对操纵稳定性的影响第51-55页
     ·整车质量对操纵稳定性的影响第51-52页
     ·质心位置对操纵稳定性的影响第52-53页
     ·前轮侧偏刚度对操纵稳定性的影响第53-54页
     ·后轮侧偏刚度对操纵稳定性的影响第54-55页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5章 四轮转向车辆控制技术研究第56-81页
   ·车辆转角和横摆力矩线性最优控制系统设计第56-67页
     ·加入附加横摆力矩的四轮转向线性二自由度模型第56-57页
     ·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理论基本原理第57-58页
     ·车辆理想模型的建立第58-60页
     ·前馈和反馈控制模块设计第60-61页
     ·4WS+DYC联合仿真SIMULINK模型的建立第61-67页
   ·车辆转角和横摆力矩非线性模糊控制系统设计第67-79页
     ·模糊控制理论介绍第67-69页
     ·横摆角速度反馈模糊控制系统设计第69-76页
       ·模糊集、基本论域、论域及量化因子和比例因子的确定第69-70页
       ·控制规则及隶属度函数的确定第70-73页
       ·仿真模型的确立第73页
       ·仿真结果分析第73-76页
     ·车辆转角和横摆力矩非线性模糊控制系统设计第76-79页
       ·质心侧偏角及横摆角速度模糊控制模块设计第76-77页
       ·仿真结果分析第77-79页
   ·本章小结第79-81页
第6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81-83页
   ·全文总结第81-82页
   ·展望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86页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6-87页
致谢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汽车机械式变速器同步器性能研究
下一篇:B15发动机进气系统设计及性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