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3页
 一、选题的背景第8页
 二、选题的意义第8-10页
  (一) 理论价值第8-9页
  (二) 实践价值第9-10页
 三、研究现状第10-11页
  (一) 关于主体间性德育的研究第10页
  (二) 关于德育主体之间关系的研究第10-11页
 四、研究方法第11-12页
  (一) 文献研究法第11页
  (二) 比较研究法第11页
  (三)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第11-12页
 五、论文创新之处第12-13页
第二章 主体间性理论与高校德育主体间关系的视域融合第13-23页
 一、主体间性的涵义及特征第13-17页
  (一) 主体间性理论提出的背景第13-14页
  (二) 主体间性哲学理论的发展历程第14-16页
  (三) 主体间性的内涵第16-17页
  (四) 主体间性的特征第17页
 二、主体间性理论与高校德育主体间关系的视域融合第17-23页
  (一) 高校德育主体间性理论发展的客观必然性第17-19页
  (二) 高校德育主体间性理论发展的现实可能性第19-23页
第三章 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现状及成因分析第23-34页
 一、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关系的变化第23-24页
 二、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关系的具体表现第24-28页
  (一) 施教主体与受教主体间的矛盾第24-25页
  (二) 施教主体间的矛盾第25-26页
  (三) 受教主体间的矛盾第26-27页
  (四) 虚拟主体间的矛盾第27-28页
 三、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困境产生的原因第28-34页
  (一) 物化自我与工具理性的过度膨胀第28-29页
  (二) 主体性德育的局限与主体间性德育的缺失第29-31页
  (三) 文化体系发展的失衡第31-34页
第四章 主体间性视野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消解的主要对策第34-45页
 一、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消解的基本原则第34-38页
  (一) 平等对话原则第34-35页
  (二) 贴近生活原则第35-37页
  (三) 与时俱进原则第37-38页
 二、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消解的具体方法第38-45页
  (一) 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第38-40页
  (二) 注入人文关怀理念第40-42页
  (三) 正确引导大学生网络行为第42-45页
结语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48-50页
致谢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时期高校德育管理人本化研究
下一篇:黑龙江省普通高中选修Ⅰ课程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