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体育论文

中小学新任体育教师入职教育研究--基于潍坊市现状的调查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节 绪论第10-17页
 一 问题的提出第10-12页
  (一) 研究起因第10页
  (二) 研究意义第10-12页
 二 相关概念界定第12页
  (一) 教师第12页
  (二) 新任体育教师第12页
  (三) 教师教育第12页
  (四) 入职教育第12页
 三 研究综述第12-15页
  (一) 国外研究综述第12-14页
  (二)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5页
 四 研究方法第15-17页
  (一) 文献资料法第15页
  (二) 问卷调查法第15页
  (三) 访谈法第15页
  (四) 比较分析法第15-16页
  (五) 数理统计法第16-17页
第二节 新任体育教师入职教育理论依据与实践参照第17-23页
 一 新任体育教师入职教育的理论依据第17-19页
  (一) 终身教育理论第17页
  (二) 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理论第17-19页
  (三) 教师知识结构理论第19页
 二 新任教师入职教育的实践参照第19-23页
  (一) 英国新任教师入职教育实践概述第19-21页
  (二) 美国新任教师入职教育实践概述第21-23页
第三节 中小学新任体育教师入职教育状况第23-37页
 一 新任体育教师基本结构与工作现状调查分析第23-29页
  (一) 新任体育教师的基本结构分析第23-24页
  (二) 新任体育教师的工作状况分析第24-29页
 二 新任体育教师入职教育开展情况分析第29-37页
  (一) 入职教育的必要性分析第29-30页
  (二) 入职教育的形式调查第30-32页
  (三) 入职教育的内容及新教师专业发展需求调查第32-34页
  (四) 入职教育考核评价第34页
  (五) 入职教育质量影响因素分析第34-37页
第四节 中小学新任体育教师入职教育的原则与策略第37-45页
 一 构建中小学新任体育教师入职教育应遵循的原则第37-39页
  (一) 以人为本,彰显主体地位第37页
  (二) 明确目标,实现需求导向第37-38页
  (三) 内容合理,凸显实用性第38页
  (四) 方式整合,形式多样化第38-39页
 二 新任体育教师入职教育的指导策略第39-45页
  (一) 健全法律保障机制第39-40页
  (二) 明确培训主体中各方职责第40-41页
  (三) 完善教师指导制度第41-42页
  (四) 设定入职考核标准,实施有效评价第42-43页
  (五) 提供网络技术支持,实现资源共享第43页
  (六) 提供组织环境支持第43-45页
第五节 结论第45-47页
 一 结论第45页
  (一) 初任体育教师入职教育实证研究有待深入第45页
  (二) 入职培训形式单一第45页
  (三) 培训内容脱离实际第45页
  (四) 指导教师制度低效第45页
  (五) 新任体育教师缺乏发展意识第45页
 二 不足与展望第45-47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附录第50-5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55-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中区域地理教科书中案例的教学研究--以人教版《必修3》为例
下一篇:“国培计划”网络学习资源的分析研究--从教师知识结构和学习需求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