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引言 | 第12-16页 |
(一)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2页 |
(二)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5-16页 |
一、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概述 | 第16-21页 |
(一) 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的产生及其基本内容 | 第16-17页 |
(二) 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 | 第17-21页 |
1、教育应培养具有批判能力和认可多元文化的社会公民 | 第17-18页 |
2、课程建立在平等与民主的基础之上 | 第18-19页 |
3、师生之间应建立一种平等对话的新型关系 | 第19-21页 |
二、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 第21-27页 |
(一) 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意义 | 第21-24页 |
1、有利于大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 第21-22页 |
2、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大学生的平等对话与交往互动 | 第22-23页 |
3、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功能的发挥 | 第23-24页 |
(二) 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 第24-27页 |
1、冲击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指导思想和主流意识形态 | 第24-25页 |
2、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权威性和主导性 | 第25-26页 |
3、降低了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实效性 | 第26-27页 |
三、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消极影响的原因 | 第27-33页 |
(一) 现代传媒的负面影响 | 第27-29页 |
1、现代大众传媒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冲击 | 第27-28页 |
2、现代传媒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挑战 | 第28-29页 |
(二)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误区 | 第29-31页 |
1、对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错解 | 第29-30页 |
2、重视受教育者的普遍特征,忽视其个体差异 | 第30-31页 |
(三) 大学生自身的思想特点和行为方式的影响 | 第31-33页 |
四、应对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措施 | 第33-40页 |
(一) 注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实效性 | 第33-35页 |
1、重视马克思主义主流价值观念的有效灌输 | 第33-34页 |
2、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 | 第34-35页 |
(二)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者对大学生的教育影响 | 第35-37页 |
1、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整体素质 | 第35-36页 |
2、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性 | 第36-37页 |
3、改善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大学生的关系 | 第37页 |
(三) 创设积极健康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 第37-40页 |
1、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 第37-38页 |
2、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 第38-39页 |
3、加强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监督与管理 | 第39-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