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计质量、审计师聘任与审计师决策--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问题的提出及选题意义 | 第9-11页 |
·本文研究思路和框架 | 第11-13页 |
·本文创新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15-56页 |
·应计质量的界定与衡量 | 第15-37页 |
·应计质量的界定 | 第15-16页 |
·应计质量的分类 | 第16-18页 |
·应计质量与信息风险 | 第18-19页 |
·应计质量与审计风险 | 第19-21页 |
·应计质量的衡量 | 第21-28页 |
·应计质量研究文献综述 | 第28-37页 |
·应计质量与审计师聘任 | 第37-45页 |
·审计需求理论 | 第37-43页 |
·应计质量与审计师聘任 | 第43-45页 |
·应计质量与审计师决策 | 第45-54页 |
·审计师风险决策模式 | 第45-48页 |
·应计质量与审计收费决策 | 第48-51页 |
·应计质量与审计意见决策 | 第51-54页 |
·小结 | 第54-56页 |
第三章 制度背景 | 第56-68页 |
·我国上市公司应计质量现状分析 | 第56-59页 |
·我国审计师聘任影响因素简析 | 第59-62页 |
·股权结构 | 第59-60页 |
·政府管制 | 第60-61页 |
·法律诉讼 | 第61-62页 |
·其他影响因素 | 第62页 |
·我国审计师决策影响因素简析 | 第62-67页 |
·诉讼风险 | 第62-63页 |
·政府管制 | 第63-66页 |
·审计市场竞争状态 | 第66页 |
·其他影响因素 | 第66-67页 |
·小结 | 第67-68页 |
第四章 应计质量与审计师聘任实证研究 | 第68-85页 |
·假说发展 | 第68-69页 |
·研究设计 | 第69-75页 |
·模型设定 | 第69-70页 |
·变量的定义 | 第70-75页 |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 第75页 |
·实证研究结果分析 | 第75-83页 |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75-76页 |
·按"是否十大"分组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76-79页 |
·变量的相关性检验 | 第79-82页 |
·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82-83页 |
·敏感性检验 | 第83页 |
·研究结论 | 第83-85页 |
第五章 应计质量与审计收费实证研究 | 第85-100页 |
·假说发展 | 第85-86页 |
·研究设计 | 第86-91页 |
·模型设定 | 第86-87页 |
·变量的定义 | 第87-91页 |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 第91页 |
·实证研究结果分析 | 第91-99页 |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91-92页 |
·变量的相关性检验 | 第92-95页 |
·OLS回归分析 | 第95-96页 |
·进一步分析 | 第96-99页 |
·敏感性检验 | 第99页 |
·研究结论 | 第99-100页 |
第六章 应计质量与审计意见实证研究 | 第100-119页 |
·假说发展 | 第100-102页 |
·研究设计 | 第102-107页 |
·模型设定 | 第102页 |
·变量的定义 | 第102-106页 |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106-107页 |
·实证研究结果分析 | 第107-118页 |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107-108页 |
·按审计意见类型分组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108-109页 |
·变量的相关性检验 | 第109-112页 |
·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112-115页 |
·进一步分析 | 第115页 |
·敏感性检验 | 第115-118页 |
·研究结论 | 第118-119页 |
第七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 第119-125页 |
·研究结论和贡献 | 第119-121页 |
·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119-120页 |
·研究贡献 | 第120-121页 |
·研究启示 | 第121-123页 |
·研究局限和未来研究方向 | 第123-125页 |
参考文献 | 第125-136页 |
后记 | 第136-1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