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数学论文

高中排列组合内容设置之变迁研究(1951-2004年)--以“人教版”数学教科书为例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9-21页
    1.1 问题提出第9-11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1-12页
        1.2.1 研究目的第11-12页
        1.2.2 研究意义第12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9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9页
    1.4 研究方法第19-20页
    1.5 创新之处第20-21页
第2章 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排列组合内容设置概述第21-49页
    2.1 全面学习苏联时期(1951-1957)第21-28页
        2.1.1 背景第21-23页
        2.1.2 排列组合内容宏观设置第23-25页
        2.1.3 宏观设置沿革分析第25-28页
    2.2 自主探索建设本国数学教科书时期(1958-1966)第28-31页
        2.2.1 背景第28-29页
        2.2.2 排列组合内容宏观设置第29-30页
        2.2.3 宏观设置沿革分析第30-31页
    2.3 教育复苏与数学教科书发展时期(1977-1995)第31-38页
        2.3.1 背景第31-34页
        2.3.2 排列组合内容宏观设置第34-36页
        2.3.3 宏观设置沿革分析第36-38页
    2.4 全面改革与完善时期(1996-2004)第38-43页
        2.4.1 背景第38-40页
        2.4.2 排列组合内容宏观设置第40-42页
        2.4.3 宏观设置沿革分析第42-43页
    2.5 小结第43-49页
        2.5.1 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中排列组合相关内容变迁第43-46页
        2.5.2 教科书中排列组合内容的宏观设置变迁第46-49页
第3章 两个计数原理内容设置之变迁第49-65页
    3.1 两个计数原理引入之变迁及特点第49-56页
        3.1.1 两个计数原理引入之变迁第49-53页
        3.1.2 两个计数原理引入之变迁特点第53-56页
    3.2 两个计数原理表述之变迁及特点第56-59页
        3.2.1 两个计数原理表述之变迁第56-58页
        3.2.2 两个计数原理表述之变迁特点第58-59页
    3.3 两个计数原理例题设置之变迁及特点第59-64页
        3.3.1 两个计数原理例题设置之变迁第59-63页
        3.3.2 两个计数原理例题设置之变迁特点第63-64页
    3.4 小结第64-65页
第4章 排列内容设置之变迁第65-98页
    4.1 “排列”概念引入之变迁及特点第65-73页
        4.1.1 “排列”概念引入之变迁第65-72页
        4.1.2 “排列”概念引入设置之变迁特点第72-73页
    4.2 “排列”概念表述之变迁及特点第73-76页
        4.2.1 “排列”概念表述之变迁第73-75页
        4.2.2 “排列”概念表述之变迁特点第75-76页
    4.3 排列数公式内容编排之变迁及特点第76-86页
        4.3.1 排列数概念表述之变迁第76-78页
        4.3.2 排列数公式内容编排之变迁第78-84页
        4.3.3 排列数公式内容编排之变迁特点第84-86页
    4.4 全排列及其公式等内容呈现之变迁及特点第86-90页
        4.4.1 全排列及其公式等内容呈现之变迁第86-89页
        4.4.2 全排列及其公式等内容呈现之变迁特点第89-90页
    4.5 排列的例题设置之变迁及特点第90-96页
        4.5.1 排列的例题设置之变迁第91-95页
        4.5.2 排列的例题设置之变迁特点第95-96页
    4.6 小结第96-98页
第5章 组合内容设置之变迁第98-120页
    5.1 “组合”术语引入之变迁及特点第98-100页
        5.1.1 “组合”术语引入之变迁第98-100页
        5.1.2 “组合”术语引入之变迁特点第100页
    5.2 “组合”概念呈现设置之变迁及特点第100-103页
        5.2.1 “组合”概念呈现设置之变迁第100-102页
        5.2.2 “组合”概念呈现设置之变迁特点第102-103页
    5.3 组合数公式之变迁及特点第103-110页
        5.3.1 组合数公式之变迁第103-109页
        5.3.2 组合数公式之变迁特点第109-110页
    5.4 组合数的两个性质之变迁及特点第110-114页
        5.4.1 组合数的两个性质之变迁第110-113页
        5.4.2 组合数的两个性质之变迁特点第113-114页
    5.5 “组合”例题编排之变迁及特点第114-118页
        5.5.1 “组合”例题编排之变迁第114-118页
        5.5.2 “组合”例题编排之变迁特点第118页
    5.6 小结第118-120页
第6章 排列组合的练习题、习题、复习题设置之变迁第120-131页
    6.1 题目素材之变迁第120-123页
    6.2 题目难度之变迁第123-130页
        6.2.1 “探究”因素下难度之变迁及分析第124-125页
        6.2.2 “背景”因素下难度之变迁及分析第125-126页
        6.2.3 “运算”因素下难度之变迁及分析第126-128页
        6.2.4 “推理”因素下难度之变迁及分析第128-129页
        6.2.5 综合难度之变迁第129-130页
    6.3 小结第130-131页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131-138页
    7.1 研究结论第131-134页
    7.2 排列组合之教科书编写建议第134-137页
    7.3 研究展望第137-138页
参考文献第138-142页
致谢第142-14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144-145页
附录1第145页

论文共1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山西民歌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以太原市三所中学为例
下一篇:赋权理论视角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角色定位调整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