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缩略词表 | 第12-14页 |
1 绪论 | 第14-29页 |
1.1 番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4-19页 |
1.1.1 番茄果实的成熟与软化 | 第14-16页 |
1.1.2 脱落酸与番茄果实成熟 | 第16-18页 |
1.1.3 果胶及相关酶类与番茄果实成熟调控 | 第18-19页 |
1.2 番茄中果胶裂解酶的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1.3 番茄中锌指蛋白转录因子(RING-H2)家族的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1.4 番茄果实品质改良中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 第22-24页 |
1.5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研究意义 | 第24-25页 |
1.5.1 研究目的 | 第24页 |
1.5.2 研究意义 | 第24-25页 |
1.6 课题的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 第25-29页 |
1.6.1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1.6.2 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7-28页 |
1.6.3 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 第28-29页 |
2 番茄SlRCHY1 基因的功能研究 | 第29-74页 |
2.1 引言 | 第29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29-31页 |
2.2.1 植物材料、菌株、载体、酶及试剂 | 第29-31页 |
2.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31页 |
2.3 主要培养基与溶液配置 | 第31-33页 |
2.3.1 主要培养基配置 | 第31-33页 |
2.3.2 主要溶液配置 | 第33页 |
2.4 实验方法 | 第33-55页 |
2.4.1 番茄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33页 |
2.4.2 番茄总RNA的提取与纯化 | 第33-34页 |
2.4.3 番茄c DNA的合成 | 第34-35页 |
2.4.4 SlRCHY1、ACMADS1 基因的克隆 | 第35-39页 |
2.4.5 番茄SlRCHY1 家族基因的序列分析与进化树构建 | 第39页 |
2.4.6 SlRCHY1 基因的表达模式研究 | 第39-40页 |
2.4.7 SlRCHY1 基因的过表达载体构建 | 第40-44页 |
2.4.8 PBI121-AcMADS1-SlRCHY1 载体转化农杆菌 | 第44-45页 |
2.4.9 SlRCHY1 基因过表达番茄的培育 | 第45-46页 |
2.4.10 SlRCHY1 基因过表达阳性植株的筛选 | 第46-47页 |
2.4.11 SlRCHY1 在转基因番茄中的过表达效率检测 | 第47页 |
2.4.12 SlRCHY1 基因的过表达转基因番茄果实表型及成熟时间统计 | 第47-48页 |
2.4.13 番茄果实总叶绿素含量及类胡萝卜素含量测定 | 第48页 |
2.4.14 番茄果实类胡萝卜素代谢合成基因PSY1、PDS、ZDS表达模式研究 | 第48-49页 |
2.4.15 过表达SlRCHY1 基因后番茄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体含量测定 | 第49-50页 |
2.4.16 SlRCHY1 基因过表达转基因番茄果实耐贮藏性检测 | 第50-51页 |
2.4.17 SlRCHY1 基因在AC++、Nr与 Rin突变体中的表达模式研究 | 第51页 |
2.4.18 转基因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脱落酸(ABA)生物合成及其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 | 第51-52页 |
2.4.19 番茄果实脱落酸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 第52-53页 |
2.4.20 SlRCHY1 蛋白亚细胞定位 | 第53-55页 |
2.5 结果与分析 | 第55-72页 |
2.5.1 番茄SlRCHY1 与其他RING-H2 型蛋白同源比对及进化分析 | 第55-58页 |
2.5.2 SlRCHY1 基因过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58-62页 |
2.5.3 SlRCHY1 基因沉默转基因番茄苗系的培育与筛选 | 第62-63页 |
2.5.4 SlRCHY1 在野生型番茄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分析 | 第63-64页 |
2.5.5 SlRCHY1 基因过表达转基因番茄果实表型及成熟时间统计 | 第64-66页 |
2.5.6 SlRCHY1 基因的过表达在番茄果实耐贮藏过程中的作用 | 第66-67页 |
2.5.7 SlRCHY1 基因的过表达影响了果皮的叶绿素及其相类胡萝卜素积累 | 第67-68页 |
2.5.8 SlRCHY1 基因过表达转基因番茄果实类胡萝卜素合成相关基因检测 | 第68-69页 |
2.5.9 SlRCHY1 基因过表达番茄果实脱落酸合成及其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 | 第69-70页 |
2.5.10 番茄果实脱落酸含量测定 | 第70页 |
2.5.11 SlRCHY1 转录因子亚细胞定位分析 | 第70-72页 |
2.6 本章讨论 | 第72-73页 |
2.6.1 SlRCHY1 锌指蛋白在番茄果实成熟中的功能 | 第72页 |
2.6.2 SlRCHY1 基因参与调控脱落酸生物合成及其信号转导 | 第72-73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3 番茄SlPL基因的功能研究 | 第74-104页 |
3.1 引言 | 第74页 |
3.2 实验材料 | 第74-75页 |
3.2.1 植物材料、菌株、载体、酶及试剂 | 第74页 |
3.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74-75页 |
3.3 主要培养基与溶液配置 | 第75页 |
3.3.1 主要培养基配置 | 第75页 |
3.3.2 主要溶液配置 | 第75页 |
3.4 实验方法 | 第75-87页 |
3.4.1 番茄总RNA的提取、纯化及c DNA的合成 | 第75页 |
3.4.2 SlPL基因的克隆 | 第75-76页 |
3.4.3 SlPL基因的沉默载体构建 | 第76-82页 |
3.4.4 PBIN19-SlPL载体转化农杆菌 | 第82页 |
3.4.5 SlPL基因沉默转基因番茄的培育 | 第82-83页 |
3.4.6 SlPL基因沉默阳性植株的筛选与沉默效率鉴定 | 第83-84页 |
3.4.7 SlPL在野生型番茄果实中的表达模式研究 | 第84页 |
3.4.8 转基因番茄表型分析及番茄成熟时间统计 | 第84页 |
3.4.9 SlPL转基因株系番茄果实酶活力检测 | 第84-85页 |
3.4.10 SlPL转基因株系番茄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体含量测定 | 第85页 |
3.4.11 SlPL转基因番茄果皮石蜡切片及其生理指标测定 | 第85-86页 |
3.4.12 SlPL转基因番茄果实耐贮藏性检测 | 第86页 |
3.4.13 转基因番茄果实细胞壁降解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检测 | 第86页 |
3.4.14 番茄细胞壁果胶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检测 | 第86-87页 |
3.5 结果与分析 | 第87-102页 |
3.5.1 番茄SlPL基因序列的进化树分析及表达模式预测 | 第87页 |
3.5.2 PBIN19—SlPL基因沉默载体的构建 | 第87-91页 |
3.5.3 SlPL基因沉默转基因番茄苗系的培育与筛选 | 第91-92页 |
3.5.4 SlPL基因在番茄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分析 | 第92-93页 |
3.5.5 SlPL基因沉默转基因株系与野生型番茄果胶裂解酶活力分析 | 第93-94页 |
3.5.6 SlPL基因沉默转基因番茄表型分析 | 第94-95页 |
3.5.7 SlPL基因沉默后降低了转基因番茄果皮的厚度并减少了果实的可溶性糖的含量 | 第95-97页 |
3.5.8 番茄果皮石蜡切片及生理指标测定分析 | 第97-99页 |
3.5.9 沉默SlPL基因延长了番茄果实采后贮藏期 | 第99-100页 |
3.5.10 番茄果实细胞壁降解相关基因表达模式分析 | 第100-101页 |
3.5.11 SlPL基因沉默降低了细胞壁果胶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 | 第101-102页 |
3.6 本章讨论 | 第102-103页 |
3.6.1 SlPL基因在番茄果实采后贮藏中的功能 | 第102页 |
3.6.2 SlPL基因影响了细胞壁降解基因和果胶合成酶基因的表达 | 第102-103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103-104页 |
4 结论与展望 | 第104-107页 |
4.1 主要结论 | 第104-105页 |
4.2 展望 | 第105-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15页 |
附录 | 第115-117页 |
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摘要目录 | 第115页 |
B、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明的专利 | 第115页 |
C、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15-116页 |
D、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奖励 | 第116-117页 |
致谢 | 第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