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细节特征保持的自适应交互式变形框架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目录 | 第8-13页 |
章节目录 | 第8-10页 |
图目录 | 第10-12页 |
表目录 | 第12-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7页 |
·概述 | 第13页 |
·动机 | 第13-14页 |
·主要工作及贡献 | 第14-15页 |
·结构安排 | 第15-17页 |
第2章 研究背景及相关工作 | 第17-31页 |
·概述 | 第17页 |
·预备知识 | 第17-21页 |
·曲面表示方式 | 第17-19页 |
·网格模型 | 第19-21页 |
·交互式变形技术综述 | 第21-27页 |
·可变形网格模型简化方法 | 第27-30页 |
·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自适应变形框架的设计 | 第31-35页 |
·设计目标 | 第31页 |
·体系结构总述 | 第31-33页 |
·整体架构 | 第31-32页 |
·执行流程 | 第32-33页 |
·关键技术和创新点 | 第33-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动态场景层次结构 | 第35-67页 |
·设计目标 | 第35页 |
·虚拟场景树 | 第35-38页 |
·树状结构 | 第35-36页 |
·造型节点 | 第36-38页 |
·层次式动态累进网格 | 第38-43页 |
·基本累进网格 | 第38-41页 |
·动态累进网格 | 第41-43页 |
·关键技术 | 第43-54页 |
·简化迭代方法 | 第43页 |
·边折叠代价的定义 | 第43-45页 |
·顶点外观属性处理 | 第45-52页 |
·变形相关属性处理 | 第52-54页 |
·数据结构 | 第54-61页 |
·静态结构 | 第56-59页 |
·动态结构 | 第59-61页 |
·实验结果 | 第61-66页 |
·小结 | 第66-67页 |
第5章 动态数据准备 | 第67-93页 |
·设计目标 | 第67页 |
·动态模型评估 | 第67-75页 |
·细节层次衡量 | 第67-72页 |
·规范程度衡量 | 第72-75页 |
·动态模型调整 | 第75-89页 |
·全局网格模型重构 | 第75-80页 |
·局部拓扑结构调整 | 第80-87页 |
·局部几何属性调整 | 第87-89页 |
·关键技术 | 第89-90页 |
·实验结果 | 第90-92页 |
·小结 | 第92-93页 |
第6章 交互式动态模型变形 | 第93-112页 |
·设计目标 | 第93页 |
·变形求解系统 | 第93-98页 |
·线性拉普拉斯算子 | 第93-96页 |
·网格模型编辑 | 第96-98页 |
·变形约束基元 | 第98-101页 |
·变形约束基元定义 | 第99-100页 |
·变形约束标准化 | 第100-101页 |
·关键技术 | 第101-108页 |
·变形约束基元线性化 | 第101-103页 |
·梯度域算子动态调整 | 第103-108页 |
·实验结果 | 第108-111页 |
·小结 | 第111-112页 |
第7章 结束语 | 第112-114页 |
·工作总结 | 第112-113页 |
·进一步工作 | 第113-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2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20-121页 |
论文发表 | 第120页 |
参与科研项目 | 第120页 |
发明专利 | 第120-121页 |
致谢 | 第121-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