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4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4-15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5-21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1.4.1 文献分析法 | 第21页 |
1.4.2 案例分析法 | 第21页 |
1.5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第21-23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5.2 研究内容的创新 | 第22-23页 |
第二章 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 第23-29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23-25页 |
2.1.1 限制因子定律 | 第23-24页 |
2.1.2 教育生态位原理 | 第24页 |
2.1.3 教育生态系统的整体效应 | 第24-25页 |
2.2 相关概念 | 第25-29页 |
2.2.1 创业教育 | 第25-26页 |
2.2.2 生态系统 | 第26-27页 |
2.2.3 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 第27-29页 |
第三章 高校创业教育的生态系统分析 | 第29-43页 |
3.1 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结构概述 | 第29-30页 |
3.2 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结构特征 | 第30-32页 |
3.3 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因子分析 | 第32-39页 |
3.3.1 高校内部生态因子 | 第32-34页 |
3.3.2 高校外部生态因子 | 第34-39页 |
3.4 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的SWOT分析 | 第39-43页 |
3.4.1 优势分析(Strength) | 第40-41页 |
3.4.2 劣势分析(Weakness) | 第41页 |
3.4.3 机会分析(Opportunity) | 第41页 |
3.4.4 威胁分析(Threat) | 第41-43页 |
第四章 美国典型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案例分析 | 第43-59页 |
4.1 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 第43-46页 |
4.1.1 定位准确…创业型大学 | 第44页 |
4.1.2 课程设置…系统化 | 第44-45页 |
4.1.3 师资队伍…专业化 | 第45页 |
4.1.4 支撑平台…多维化 | 第45-46页 |
4.1.5 创业文化…浓厚化 | 第46页 |
4.2 斯坦福大学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 第46-52页 |
4.2.1 课程结构 | 第47-48页 |
4.2.2 教学方法 | 第48-49页 |
4.2.3 师资队伍 | 第49-50页 |
4.2.4 评价体系 | 第50页 |
4.2.5 创业政策 | 第50-52页 |
4.2.6 创业文化 | 第52页 |
4.3 康奈尔大学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 第52-55页 |
4.3.1 培养范围广 | 第53页 |
4.3.2 课程案例种类繁多 | 第53-54页 |
4.3.3 资金来源广 | 第54-55页 |
4.4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启示 | 第55-59页 |
4.4.1 三位一体的生态观 | 第57页 |
4.4.2 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 第57页 |
4.4.3 互动开放的生态系统 | 第57-59页 |
第五章 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对策 | 第59-71页 |
5.1 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关键主体 | 第59-63页 |
5.1.1 大学生(包含大学生创业者及创业意愿者) | 第59-62页 |
5.1.2 师资队伍 | 第62-63页 |
5.2 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支撑群体 | 第63-66页 |
5.2.1 高校 | 第63-65页 |
5.2.2 政府 | 第65页 |
5.2.3 风险投资方 | 第65-66页 |
5.3 环境支撑 | 第66-71页 |
5.3.1 软环境 | 第67-68页 |
5.3.2 硬环境 | 第68-71页 |
结语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