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残余应力检测方法联用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1.1 序言 | 第10页 |
| 1.2 课题背景 | 第10-11页 |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 1.3.1 射线法检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1.3.2 超声法检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 1.3.3 研究现状总结 | 第16-17页 |
| 1.4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 第2章 残余应力检测参数选择与系统建立 | 第18-28页 |
| 2.1 X射线衍射检测技术研究 | 第18-21页 |
| 2.1.1 射线法检测原理 | 第18-19页 |
| 2.1.2 射线法检测参数的选择 | 第19-21页 |
| 2.2 超声波检测技术研究 | 第21-24页 |
| 2.2.1 超声法检测原理 | 第21-22页 |
| 2.2.2 单向应力下声弹性方程 | 第22-24页 |
| 2.3 检测系统的选择与建立 | 第24-26页 |
| 2.3.1 X射线衍射仪选择 | 第24-25页 |
| 2.3.2 超声检测系统模块组成 | 第25-26页 |
| 2.3.3 电子散斑干涉仪 | 第26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 第3章 残余应力检测方法联用技术研究 | 第28-44页 |
| 3.1 常用铝合金射线法检测技术研究 | 第28-30页 |
| 3.1.1 2A12铝合金的微观组织及参数选择 | 第28-29页 |
| 3.1.2 5A06铝合金的微观组织及参数选择 | 第29-30页 |
| 3.2 超声检测系统的准备 | 第30-36页 |
| 3.2.1 超声检测系统的参数选择 | 第30-32页 |
| 3.2.2 铝合金应力系数的标定 | 第32-36页 |
| 3.3 射线法和散斑法联用基准研究 | 第36-39页 |
| 3.3.1 平面式等强度梁简介 | 第36-38页 |
| 3.3.2 射线法与散斑法对比分析 | 第38-39页 |
| 3.4 射线法和超声法联用基准研究 | 第39-42页 |
| 3.4.1 悬臂式等强度梁简介 | 第39-41页 |
| 3.4.2 射线法和超声法对比分析 | 第41-42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 第4章 航天器典型壁板结构应力检测方法联用研究 | 第44-62页 |
| 4.1 典型壁板及其成形工艺 | 第44-45页 |
| 4.1.1 航天器典型壁板的材料及结构特点 | 第44-45页 |
| 4.1.2 航天器壁板结构的成形工艺 | 第45页 |
| 4.2 检测方法的适用性选取 | 第45-50页 |
| 4.2.1 检测方法对工件厚度的适用性 | 第46页 |
| 4.2.2 检测方法对表面状态的适用性 | 第46-48页 |
| 4.2.3 检测方法对工件形状的适用性 | 第48-50页 |
| 4.3 激光诱导成形壁板应力分布规律研究 | 第50-56页 |
| 4.3.1 成形加工参数对残余应力的影响 | 第50-53页 |
| 4.3.2 单次扫描下壁板应力场分析 | 第53-55页 |
| 4.3.3 多次扫描下壁板应力场分析 | 第55-56页 |
| 4.4 激光诱导成形壁板产品应力检测应用 | 第56-60页 |
| 4.4.1 U形板的应力检测应用 | 第56-59页 |
| 4.4.2 弯曲壁板的应力检测应用 | 第59-60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 第5章 检测方法在航天产品中的工程化应用 | 第62-68页 |
| 5.1 典型产品应力检测的应用 | 第62-64页 |
| 5.1.1 产品结构及应力分布特点 | 第62页 |
| 5.1.2 检测方向的选取 | 第62-63页 |
| 5.1.3 试验结果分析 | 第63-64页 |
| 5.2 电子器件应力检测的应用 | 第64-65页 |
| 5.2.1 产品结构及应力分布特点 | 第64页 |
| 5.2.2 检测方法的选取 | 第64页 |
| 5.2.3 试验结果分析 | 第64-65页 |
| 5.3 典型工艺应力评价的应用 | 第65-67页 |
| 5.3.1 增材制造的特点及应力分布 | 第65-66页 |
| 5.3.2 检测方法的选取 | 第66页 |
| 5.3.3 试验结果分析 | 第66-67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 结论 | 第68-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