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3页 |
第2章 有限责任公司隐名股东概述 | 第13-24页 |
2.1 有限责任公司隐名股东的基本理论 | 第13-18页 |
2.1.1 隐名股东的定义 | 第13-14页 |
2.1.2 隐名股东的成因 | 第14-16页 |
2.1.3 隐名股东的类型化分析 | 第16-18页 |
2.2 有限责任公司隐名股东与其他类型投资者的区别 | 第18-21页 |
2.2.1 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的区别 | 第18-19页 |
2.2.2 隐名股东与普通股东的区别 | 第19-20页 |
2.2.3 隐名股东与隐名合伙人的区别 | 第20-21页 |
2.3 有限责任公司中关于隐名股东的资格认定 | 第21-24页 |
2.3.1 非行权式隐名股东的认定 | 第22页 |
2.3.2 行权式隐名股东的认定 | 第22-24页 |
第3章 有限责任公司隐名股东的权利及其遭受侵害的情形 | 第24-33页 |
3.1 隐名股东权利的性质与权利类型 | 第24-26页 |
3.1.1 隐名股东权利的性质 | 第24-25页 |
3.1.2 隐名股东的一般性权利 | 第25页 |
3.1.3 隐名股东的特殊权利 | 第25-26页 |
3.2 隐名股东权利遭受侵害的情形 | 第26-33页 |
3.2.1 隐名股东无法行使知情权 | 第26-27页 |
3.2.2 隐名股东无法参与公司重大决策 | 第27-29页 |
3.2.3 隐名股东股权转让障碍 | 第29-30页 |
3.2.4 隐名投资合同的风险 | 第30-33页 |
第4章 有限责任公司隐名股东权利保护的中外立法及评价 | 第33-39页 |
4.1 我国立法现状及评价 | 第33-36页 |
4.1.1 《公司法司法解释三》中的相关规定 | 第33-35页 |
4.1.2 《公司法司法解释三》规定的不足 | 第35-36页 |
4.2 国外相关立法及其评价 | 第36-39页 |
4.2.1 英美法系对隐名股东权利保护的相关立法 | 第36-37页 |
4.2.2 大陆法系对隐名股东权利保护的相关立法 | 第37-38页 |
4.2.3 对国外相关法律规定的评价 | 第38-39页 |
第5章 有限责任公司隐名股东权利遭受侵害的法律对策 | 第39-46页 |
5.1 完善国有改制企业隐名股东持股方式 | 第39-41页 |
5.2 前置股东权利确认之诉 | 第41-42页 |
5.3 股权转让前的合同公证与股权转让后的责任追究 | 第42-44页 |
5.4 个案之中的法益衡量、降低投资合同风险 | 第44-46页 |
第6章 构建保护有限责任公司隐名股东权利的终极法律制度——股权信托制度 | 第46-58页 |
6.1 股权信托制度法律关系 | 第46-48页 |
6.1.1 股权信托制度内部关系 | 第46-47页 |
6.1.2 股权信托制度外部关系 | 第47-48页 |
6.2 股权信托制度与隐名股东权利保护天然契合 | 第48-50页 |
6.2.1 股权信托制度厘清隐名投资内部关系 | 第48-49页 |
6.2.2 股权信托制度理顺隐名投资外部关系 | 第49-50页 |
6.3 有限责任公司隐名股东股权信托制度的三大组成部分 | 第50-58页 |
6.3.1 有限责任公司隐名股东的信托化改造 | 第50-52页 |
6.3.2 股权信托合同的完善 | 第52-55页 |
6.3.3 股权信托的登记与公示 | 第55-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