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适配关系及优化对策研究--以东北三省为例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1 绪论 | 第7-21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7-9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7-8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8-9页 |
1.2 关键词阐释 | 第9-11页 |
1.2.1 人才与人才结构 | 第9-10页 |
1.2.2 产业及产业结构 | 第10-11页 |
1.2.3 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适配度 | 第11页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1-18页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8页 |
1.3.3 国内外研究评价 | 第18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8-21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4.2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2 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适配关系理论分析 | 第21-29页 |
2.1 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适配关系理论基础 | 第21-23页 |
2.1.1 人才资本与经济增长相关理论 | 第21页 |
2.1.2 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关性理论 | 第21-22页 |
2.1.3 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协同系统构建 | 第22-23页 |
2.2 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匹配关系模型 | 第23-29页 |
2.2.1 产业人才偏离度指标选取 | 第24-26页 |
2.2.2 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匹配度计算方法 | 第26-27页 |
2.2.3 适配度等级说明 | 第27-29页 |
3 东北三省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适配关系实证分析 | 第29-43页 |
3.1 研究对象及数据选取 | 第29页 |
3.1.1 研究对象 | 第29页 |
3.1.2 数据选取 | 第29页 |
3.2 产业人才结构适配度计算步骤 | 第29-30页 |
3.2.1 功效值计算 | 第29页 |
3.2.2 指标权重计算与确定 | 第29-30页 |
3.3 产业人才结构适配度计算 | 第30-41页 |
3.3.1 适配度总体分析 | 第30-33页 |
3.3.2 具体环节适配度对比分析 | 第33-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4 东北三省适配产业结构的人才结构优化对策研究 | 第43-48页 |
4.1 投入环节增加教育科技投入 | 第43-44页 |
4.1.1 拓宽投资渠道 | 第43页 |
4.1.2 调整投入结构 | 第43-44页 |
4.2 生成环节加大高新技术产业人才培养 | 第44-45页 |
4.2.1 制定人才政策吸引人才流入 | 第44页 |
4.2.2 重视培训提升现有人才水平 | 第44-45页 |
4.3 配置环节重视人才配置合理化 | 第45-46页 |
4.3.1 加强产业人才调整规划 | 第45页 |
4.3.2 实现人才配置与使用市场化 | 第45-46页 |
4.4 应用环节健全人才产出效能促进机制 | 第46-48页 |
4.4.1 提升知识产权意识和专利授权率 | 第46页 |
4.4.2 促进技术市场的发展壮大 | 第46-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