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网络谣言的法律规制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15-17页 |
第2章 网络谣言概述 | 第17-25页 |
2.1 网络谣言的界定 | 第17-22页 |
2.1.1 网络谣言的涵义 | 第17-19页 |
2.1.2 网络谣言的特征 | 第19-21页 |
2.1.3 网络谣言的危害 | 第21-22页 |
2.2 网络谣言法律治理的必要性分析 | 第22-23页 |
2.3 网络谣言法律治理的可行性分析 | 第23-25页 |
第3章 我国网络谣言法律规制的现状及问题 | 第25-41页 |
3.1 我国网络谣言规制的现状 | 第25-32页 |
3.1.1 危害公民权利的网络谣言规制现状 | 第25-28页 |
3.1.2 危害公共秩序的网络谣言规制现状 | 第28-30页 |
3.1.3 危害国家稳定的网络谣言规制现状 | 第30-32页 |
3.2 我国当前网络谣言规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2-36页 |
3.2.1 网络谣言法律规制体系不完善 | 第32页 |
3.2.2 诉讼制度对受害者权益保护不够 | 第32-34页 |
3.2.3 网络谣言规制的法律责任过轻 | 第34-35页 |
3.2.4 网络实名制落实缺位 | 第35-36页 |
3.3 我国网络谣言规制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6-41页 |
3.3.1 立法具有滞后性 | 第36页 |
3.3.2 法律法规可操作性较差 | 第36-38页 |
3.3.3 权利救济机制具有局限性 | 第38-39页 |
3.3.4 《解释》存在一定争议 | 第39页 |
3.3.5 量刑标准依据不明确 | 第39页 |
3.3.6 互联网管理部门权力边界不清 | 第39-41页 |
第4章 域外治理网络谣言的法律规制的借鉴与启示 | 第41-47页 |
4.1 域外网络谣言的法律规制 | 第41-45页 |
4.1.1 美国网络可信身份标识战略 | 第41-43页 |
4.1.2 韩国网络实名制的精准治理 | 第43页 |
4.1.3 德国法律治理与政府监管并行机制 | 第43-45页 |
4.1.4 加拿大建立独特的“自我管制”体系 | 第45页 |
4.2 域外网络谣言规制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第45-47页 |
第5章 完善我国治理网络谣言法律规制的建议 | 第47-54页 |
5.1 建立以实体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 | 第47-49页 |
5.2 放宽案件的起诉条件 | 第49-50页 |
5.3 适当提高网络谣言的法律责任 | 第50-52页 |
5.4 网络实名制的有效推进 | 第52-54页 |
第6章 结束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