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行走系统论文--悬挂论文

基于刚度和阻尼可调减振支柱的越野汽车悬架参数优化与控制策略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7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国内外悬架技术研究进展第12-15页
    1.3 本文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第15-17页
第二章 一体式悬架减振支柱工作原理和结构组成第17-23页
    2.1 一体式减振支柱结构组成第17-18页
        2.1.1 减振机构第17-18页
        2.1.2 双气室空气弹簧第18页
    2.2 一体式减振支柱工作原理第18-22页
        2.2.1 阻尼调节原理第19-21页
        2.2.2 空气弹簧工作原理及气液力耦合关系第21-22页
    2.3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三章 轻型越野汽车后悬架刚度和阻尼参数优化第23-37页
    3.1 1/4车辆半主动悬架振动模型第23-26页
    3.2 多目标优化理论第26-28页
        3.2.1 多目标优化问题第26页
        3.2.2 粒子群优化算法第26-28页
    3.3 优化模型的建立第28-32页
        3.3.1 目标函数第28-29页
        3.3.2 优化变量第29页
        3.3.3 约束条件第29-32页
    3.4 典型工况下后悬架参数优化及分析第32-35页
    3.5 本章小结第35-37页
第四章 一体式减振支柱建模及复合式后悬架参数匹配第37-54页
    4.1 减振支柱刚度特性建模与仿真第38-41页
        4.1.1 空气弹簧数学模型第38-39页
        4.1.2 刚度特性仿真第39-41页
    4.2 减振支柱阻尼特性建模分析第41-43页
    4.3 减振支柱刚度和阻尼特性测试第43-47页
        4.3.1 刚度特性测试第44-45页
        4.3.2 阻尼特性试验第45-47页
    4.4 复合式后悬架系统的刚度和阻尼匹配设计第47-49页
        4.4.1 钢板弹簧刚度分析第47-48页
        4.4.2 减振支柱刚度和阻尼参数设计分析第48-49页
    4.5 后悬架参数匹配分析第49-53页
    4.6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五章 后悬架刚度和阻尼多模式切换控制策略研究第54-69页
    5.1 控制策略的设计依据第54页
    5.2 多模式切换控制策略设计第54-58页
        5.2.1 刚度和阻尼控制模式第54-55页
        5.2.2 控制模式切换原理第55-56页
        5.2.3 模式切换规则描述第56页
        5.2.4 主要切换参数的确定第56-58页
    5.3 多模式切换控制系统建模第58-61页
    5.4 整车振动模型建立第61-65页
        5.4.1 路面输入模型第62-63页
        5.4.2 七自由度整车悬架振动模型第63-65页
    5.5 后悬架多模式切换控制对整车性能的影响第65-68页
    5.6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9-71页
    6.1 全文总结第69-70页
    6.2 研究展望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5页
致谢第75-7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重型载货汽车双前轴平衡悬架建模、计算与优化研究
下一篇:重型汽车空气悬架侧倾特性仿真分析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