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缩写、符号清单、术语表 | 第12-18页 |
第一部分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 (CDK4)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 第18-48页 |
1 细胞周期调控与肿瘤 | 第19-32页 |
1.1 细胞周期 | 第19-20页 |
1.2 细胞周期蛋白与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 | 第20-25页 |
1.3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DK4) | 第25-27页 |
1.4 CDK4信号转导通路与细胞周期调控 | 第27-30页 |
1.5 CDK4信号转导通路紊乱与肿瘤 | 第30-32页 |
2 以CDK4为靶点的抑制剂 | 第32-38页 |
2.1 第一代泛CDKs抑制剂 | 第32-34页 |
2.2 第二代选择性CDK4抑制剂 | 第34-38页 |
3 小结与展望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8页 |
第二部分 双键片段修饰的7H-吡咯并[2,3-d]嘧啶类CDK4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评价 | 第48-137页 |
1 双键片段修饰的7H-吡咯并[2,3-d]嘧啶类CDK4抑制剂的设计 | 第48-58页 |
1.1 上市药物与CDK4/6的作用模式 | 第48-53页 |
1.2 双键片段修饰的7H-吡咯并[2,3-d]嘧啶类CDK4抑制剂的设计思路 | 第53-58页 |
2 双键片段修饰的7H-吡咯并[2,3-d]嘧啶类CDK4抑制剂的合成 | 第58-66页 |
2.1 C-Ⅰ系列CDK4抑制剂的合成 | 第58-60页 |
2.2 C-Ⅱ系列CDK4抑制剂的合成 | 第60页 |
2.3 C-Ⅲ系列CDK4抑制剂的合成 | 第60-61页 |
2.4 C-Ⅳ系列CDK4抑制剂的合成 | 第61-62页 |
2.5 部分中间体的合成 | 第62-63页 |
2.6 双键片段修饰的7H-吡咯并[2,3-d]嘧啶类CDK4抑制剂的合成总结 | 第63-66页 |
3 双键片段修饰的7H-吡咯并[2,3-d]嘧啶类CDK4抑制剂的生物活性评价 | 第66-93页 |
3.1 体外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研究 | 第66-72页 |
3.2 化合物体外构效关系讨论 | 第72-79页 |
3.3 体外激酶抑制活性评价及计算机模拟分子对接 | 第79-83页 |
3.4 化合物C-Ⅳ-1的细胞作用机制研究 | 第83-89页 |
3.5 化合物C-Ⅳ-1的体内药效学评价 | 第89-92页 |
3.6 小结与展望 | 第92-93页 |
4 实验部分 | 第93-134页 |
4.1 通用方法 | 第93页 |
4.2 相关化合物的合成步骤及结构表征 | 第93-130页 |
4.3 生物活性评价实验操作步骤 | 第130-134页 |
参考文献 | 第134-137页 |
第三部分 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 第137-161页 |
1 FLT3与急性髓系白血病 | 第138-145页 |
1.1 FLT3及其结构 | 第138-140页 |
1.2 FLT3的激活及其信号转导通路 | 第140-143页 |
1.3 FLT3突变与急性髓系白血病 | 第143-145页 |
2 以FLT3为靶点的靶向药物 | 第145-151页 |
2.1 第一代非选择性FLT3抑制剂 | 第145-149页 |
2.2 第二代选择性FLT3抑制剂 | 第149-151页 |
2.3 Ⅰ型FLT3抑制剂和Ⅱ型FLT3抑制剂 | 第151页 |
3 小结与展望 | 第151-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153-161页 |
第四部分 吲哚啉-2-酮类FLT3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评价 | 第161-232页 |
1 吲哚啉-2-酮类FLT3抑制剂的设计 | 第161-167页 |
1.1 FLT3抑制剂的作用模式 | 第161-165页 |
1.2 吲哚啉-2-酮类FLT3抑制剂的设计思路 | 第165-167页 |
2 吲哚啉-2-酮类FLT3抑制剂的合成 | 第167-174页 |
2.1 A-Ⅰ系列与B类衍生物的合成 | 第167-169页 |
2.2 A-Ⅱ系列衍生物的合成 | 第169页 |
2.3 A-Ⅲ系列衍生物的合成 | 第169-171页 |
2.4 吲哚啉-2-酮类FLT3抑制剂的合成总结 | 第171-174页 |
3 吲哚啉-2-酮类FLT3抑制剂的生物活性评价 | 第174-194页 |
3.1 体外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研究 | 第175-182页 |
3.2 化合物体外构效关系讨论 | 第182-187页 |
3.3 化合物A-Ⅰ-13的细胞作用机制初探 | 第187-189页 |
3.4 体外激酶抑制活性评价及计算机模拟分子对接 | 第189-193页 |
3.5 小结与展望 | 第193-194页 |
4 实验部分 | 第194-230页 |
4.1 通用方法 | 第194-195页 |
4.2 相关化合物的合成步骤及结构表征 | 第195-230页 |
参考文献 | 第230-232页 |
第五部分 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合成及初步抗肿瘤活性评价 | 第232-276页 |
1 2-氨基烟腈衍生物的合成及初步抗肿瘤活性评价 | 第232-240页 |
1.1 概述 | 第232-234页 |
1.2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234-236页 |
1.3 底物范围的扩展 | 第236-238页 |
1.4 反应机理阐释 | 第238页 |
1.5 初步抗肿瘤活性评价 | 第238-240页 |
1.6 小结 | 第240页 |
2 多取代1H-吡唑衍生物的合成及初步抗肿瘤活性评价 | 第240-247页 |
2.1 概述 | 第240-242页 |
2.2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242-244页 |
2.3 底物范围的扩展 | 第244页 |
2.4 初步抗肿瘤活性评价 | 第244-246页 |
2.5 小结 | 第246-247页 |
3 实验部分 | 第247-271页 |
3.1 通用方法 | 第247-248页 |
3.2 多取代2-氨基烟腈衍生物的合成步骤及谱图数据 | 第248-260页 |
3.3 多取代1H-吡唑衍生物衍生物的合成步骤及谱图数据 | 第260-271页 |
参考文献 | 第271-276页 |
附录 | 第276-285页 |
作者简历 | 第285-2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