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中的初中物理教与学问题实录及对教学设计的启示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10-15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1.2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1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1 听评课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2 物理教与学问题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2 相关概念陈述与理论依据 | 第15-20页 |
2.1 相关概念阐述 | 第15-16页 |
2.1.1 听课 | 第15页 |
2.1.2 物理教与学问题 | 第15-16页 |
2.2 理论依据 | 第16-20页 |
2.2.1 课堂观察 | 第16-18页 |
2.2.2 LICC范式 | 第18-20页 |
3 凸透镜成像规律 | 第20-32页 |
3.1 教与学问题实录 | 第20-24页 |
3.1.1 教的问题 | 第20-24页 |
3.1.2 学生可能产生的学的问题 | 第24页 |
3.2 访谈与指导 | 第24-26页 |
3.2.1 对G老师的访谈 | 第24-25页 |
3.2.2 对K老师的访谈 | 第25页 |
3.2.3 对X老师的访谈 | 第25-26页 |
3.3 得到的启示及对教学设计的启示 | 第26-31页 |
3.3.1 得到的启示 | 第26页 |
3.3.2 对教学设计的启示 | 第26-31页 |
3.4 课后反思 | 第31-32页 |
4 密度的测量 | 第32-39页 |
4.1 教与学问题实录 | 第32-35页 |
4.1.1 教的问题 | 第32-34页 |
4.1.2 学生可能产生的学的问题 | 第34-35页 |
4.2 访谈与指导 | 第35-36页 |
4.2.1 对J老师的访谈 | 第35页 |
4.2.2 对C老师的访谈 | 第35-36页 |
4.3 得到的启示及对教学设计的启示 | 第36-38页 |
4.3.1 得到的启示 | 第36页 |
4.3.2 对教学设计的启示 | 第36-38页 |
4.4 课后反思 | 第38-39页 |
5 实践效果 | 第39-44页 |
5.1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践效果分析 | 第39-41页 |
5.1.1 学生作业分析 | 第39-41页 |
5.1.2 师生课后交流片段 | 第41页 |
5.2 密度的测量实践效果分析 | 第41-44页 |
5.2.1 课后作业分析 | 第41-43页 |
5.2.2 师生课后交流片段 | 第43-44页 |
6 总结与反思 | 第44-46页 |
6.1 总结 | 第44页 |
6.2 研究反思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附录1 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设计 | 第49-57页 |
附录2 密度的测量教学设计 | 第57-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