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一、公司债券违约风险的影响因素 | 第12页 |
二、债券违约风险控制与违约处置 | 第12-13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方法 | 第13-14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3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四节 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珠海中富公司案例介绍 | 第15-26页 |
第一节 珠海中富的公司情况介绍 | 第15-16页 |
一、历史沿革 | 第15页 |
二、业务情况 | 第15-16页 |
第二节 公司债券违约事件 | 第16-23页 |
一、“12中富01”违约事件 | 第16-20页 |
二、“12珠中富MTN1”违约事件 | 第20-23页 |
第三节 两次违约的异同之处 | 第23-26页 |
一、均为无担保债券,采取不同的增信担保措施 | 第23-24页 |
二、违约程度不同,都对信用评级产生负面影响 | 第24页 |
三、违约处置方法相似,融资方式多样 | 第24-26页 |
第三章 、两次债券违约事件分析 | 第26-45页 |
第一节 宏观和行业负面影响 | 第26-29页 |
一、宏观经济增速减缓 | 第26页 |
二、行业供大于求 | 第26-29页 |
第二节 公司治理不善 | 第29-40页 |
一、控股股东变更频繁 | 第29-30页 |
二、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 | 第30-33页 |
三、经营状况恶化 | 第33-40页 |
第三节 融资受阻 | 第40-42页 |
一、资产质押率高企,质押融资受阻 | 第40-41页 |
二、债务集中到期,加剧流动性危机 | 第41-42页 |
三、负债率高企,再融资困难 | 第42页 |
第四节 评级结果滞后与效用不足 | 第42-45页 |
一、评级结果的滞后性与后果 | 第42-44页 |
二、评级结果效用不足的原因分析 | 第44-45页 |
第四章 多次违约的监管现状与处置机制分析 | 第45-53页 |
第一节 债券多次违约的特点 | 第45-46页 |
一、债务期限错配 | 第45页 |
二、现金净流入不佳 | 第45-46页 |
三、产能过剩行业 | 第46页 |
四、处于行业周期的低谷 | 第46页 |
第二节 公募债券的监管现状 | 第46-49页 |
一、公募债券的发展历史 | 第46-47页 |
二、公募债券的投资者保护机制 | 第47页 |
三、“刚性兑付”打破后,政府应发挥协调作用 | 第47-48页 |
四、多次违约监管措施 | 第48-49页 |
第三节 债券市场违约处置分析 | 第49-53页 |
一、发行人违约处置机制介绍 | 第49-50页 |
二、我国债券市场违约的处置方式 | 第50-51页 |
三、珠海中富公司的违约处置方式 | 第51-52页 |
四、优化违约处置机制的建议 | 第52-53页 |
第五章 违约风险控制及防范措施建议 | 第53-60页 |
第一节 改善公司治理 | 第53-56页 |
一、改变单一的业务结构,实行产业链整合战略 | 第53页 |
二、减少担保比例、减少抵押融资,优化债务期限配置.. | 第53-54页 |
三、引进优质战略投资方、提高管理层稳定性 | 第54-55页 |
四、拓展公司外部融资渠道,建立长久牢靠的机构合作关系 | 第55-56页 |
五、推进产融结合,以融促产、以产助融 | 第56页 |
第二节 完善债券市场监管 | 第56-60页 |
一、建立违约数据库预防二次违约 | 第56-57页 |
二、强化债券发行人的信息披露责任 | 第57页 |
三、加强债券增信市场建设 | 第57-58页 |
四、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信用评级制度和信用评级市场 | 第58-59页 |
五、加强上市公司重大事项变更的审批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