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各种防治方法论文--生物防治论文

土壤对线虫生防菌的抑菌作用及解除机制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1页
    1. 土壤抑菌作用研究进展第11-20页
        1.1 土壤抑菌作用的定义及其演变第11-12页
        1.2 土壤抑菌作用的研究方法第12-14页
        1.3 土壤抑真菌作用的基本特征第14-15页
        1.4 土壤抑真菌作用的机制第15-17页
        1.5 土壤抑真菌作用的解除第17-18页
        1.6 土壤抑菌作用亟待研究的科学问题第18-20页
    2. 本文的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第20-21页
第二章 土壤抑细菌作用检测方法的构建及抑菌作用检测第21-33页
    1. 实验材料第21-23页
        1.1 菌株及质粒第21-22页
        1.2 试剂及培养基配制第22-23页
        1.3 主要仪器第23页
    2. 实验方法第23-27页
        2.1 B.amyloliquefaciens ZY-9-13菌株的荧光蛋白基因标记第23-24页
        2.2 B.amyloliquefaciens ZY-9-13-gfp菌株的遗传稳定性第24页
        2.3 B.amyloliquefaciens ZY-9-13-gfp菌株的抑菌活性及杀线虫活性检测第24-25页
        2.4 植烟土壤对B.amyloliquefaciens ZY-9-13-gfp抑菌作用的检测第25-27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7-32页
        3.1 B.amyloliquefaciens ZY-9-13菌株的荧光蛋白基因标记及其稳定性第27页
        3.2 B.amyloliquefaciens ZY-9-13及B.amyloliquefaciens ZY-9-13-gfp菌株的抑菌活性及杀线虫活性比较第27-28页
        3.3 植烟土壤对B.amyloliquefaciens ZY-9-13-gfp抑菌作用第28-32页
    4. 讨论第32-33页
第三章 Arthrobotrys oligospora ATCC24927应答土壤抑菌作用的转录组学分析第33-72页
    1. A. oligospora ATCC24927分生孢子RNA关联样本的制备第33-39页
        1.1 实验材料第33-35页
        1.2 实验方法第35-37页
        1.3 实验结果第37-39页
    2. 关联样本Total RNA的转录组测序及差异基因筛选第39-43页
        2.1 实验材料第39页
        2.2 实验方法第39-40页
        2.3 实验结果第40-43页
    3. 氨气处理组的差异表达基因信息学分析第43-55页
        3.1 分析方法第43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43-50页
        3.3 讨论第50-54页
        3.4 小结第54-55页
    4. 苯甲醛处理组的差异表达基因信息学分析第55-68页
        4.1 分析方法第55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55-62页
        4.3 讨论第62-67页
        4.4 小结第67-68页
    5. 苯甲醛处理组与氨气处理组独有差异表达基因的比较分析第68-72页
        5.1 共有的差异表达基因第68-69页
        5.2 独有的差异表达基因第69-70页
        5.3 GO和Kegg Pathway的富集分析第70-71页
        5.4 小结第71-72页
第四章 解除土壤抑制A.oligospora ATCC24927的转录组学分析第72-8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2-74页
        1.1 菌株及土样采集第72页
        1.2 土壤浸提悬浊液的制备第72-73页
        1.3 透析袋的预处理第73页
        1.4 土壤悬浊液抑制下不萌发孢子样本的制备第73页
        1.5 葡萄糖解除抑制的孢子样本制备第73-74页
        1.6 孢子样本的Total RNA提取及测序第74页
        1.7 差异表达基因信息学分析方法第74页
    2. 结果与分析第74-83页
        2.1 抑制解除前后孢子关联样本的制备第74-75页
        2.2 关联样本Total RNA的检测第75-76页
        2.3 样品间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和统计第76-77页
        2.4 两处理组间差异表达基因比较第77-78页
        2.5 差异表达基因的GO富集分析第78-81页
        2.6 差异表达基因的Kegg Pathway富集分析第81-83页
    3. 讨论第83-84页
    4. 小结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92页
附录第92-101页
致谢第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少孢节丛孢中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功能及嗜热踝节菌突变菌株构建的研究
下一篇:亲环素A在双斑侧沟茧蜂病毒抑制斜纹夜蛾细胞免疫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