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核不育系统育性基因的定位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26页 |
·油菜的杂种优势利用现状 | 第10-11页 |
·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 | 第11-14页 |
·细胞质雄性不育 | 第11-12页 |
·细胞核雄性不育 | 第12页 |
·细胞核+细胞质雄性不育 | 第12页 |
·生态型雄性不育 | 第12-13页 |
·自交不亲和 | 第13页 |
·化学杀雄 | 第13页 |
·化学复雄 | 第13-14页 |
·其它利用途径 | 第14页 |
·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的研究 | 第14-19页 |
·一对复等位基因控制的细胞核雄性不育 | 第15-16页 |
·两对显性基因互作控制的细胞核雄性不育 | 第16-17页 |
·两对隐性基因控制的细胞核雄性不育 | 第17-18页 |
·隐性上位基因互作控制的细胞核雄性不育 | 第18-19页 |
·甘蓝型油菜重要基因连锁分子标记 | 第19-22页 |
·常用的分子标记 | 第19-20页 |
·甘蓝型油菜中育性相关重要基因的定位 | 第20-22页 |
·芸薹属分子标记发展策略 | 第22-24页 |
·分子标记遗产图谱的构建 | 第22-23页 |
·利用模式生物同源序列开发新的标记 | 第23-24页 |
·本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 第24-26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6-33页 |
·研究材料 | 第26-27页 |
·Bnms3基因定位材料 | 第26-27页 |
·Bnrf基因定位材料 | 第27页 |
·研究方法 | 第27-33页 |
·田间试验 | 第27-28页 |
·DNA提取和育性调查 | 第28页 |
·BSA法筛选连锁标记 | 第28-29页 |
·前人研究结果的应用 | 第29页 |
·新标记的开发 | 第29-30页 |
·差异片段的回收、克隆和测序 | 第30-31页 |
·差异序列的BLAST分析及目标区段的获得 | 第31页 |
·目标片段的筛选 | 第31页 |
·PCR扩增和多态性检测 | 第31-32页 |
·连锁分析 | 第32-33页 |
3 研究结果 | 第33-48页 |
·甘蓝型油菜隐性不育基因Bnms3的精细定位 | 第33-43页 |
·Bnms3基因定位群体的田间育性调查 | 第33页 |
·Bnms3/Bnms4基因连锁标记的筛选 | 第33-35页 |
·Bnms3基因的初定位 | 第35-37页 |
·Bnms3基因的精细定位 | 第37-40页 |
·共显性标记的获得 | 第40-41页 |
·常规品种中Bnms3位点基因型的检测 | 第41-43页 |
·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基因Bnrf的初定位 | 第43-48页 |
·定位群体的育性调查 | 第43页 |
·Bnrf基因连锁标记的筛选 | 第43-44页 |
·Bnrf的初步定位 | 第44-48页 |
4 讨论 | 第48-53页 |
·关于隐性核不育基因BnMs3/ms3的研究 | 第48-51页 |
·关于隐性上位抑制基因BnRf/rf的研究 | 第51-53页 |
5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附录A 研究用试剂配方 | 第60-61页 |
缩写词 | 第61-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