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上篇 文献综述 | 第11-42页 |
第一章 植物免疫系统的研究进展 | 第12-28页 |
1 植物免疫系统 | 第12-18页 |
1.1 植物的模式识别 | 第15-17页 |
1.2 PAMP:糖基水解酶 | 第17-18页 |
2 病原模式分子的模式识别受体筛选 | 第18-22页 |
2.1 细菌鞭毛蛋白模式识别受体FLS2的发现 | 第18-19页 |
2.2 坏死和乙烯诱导肽(Nepl-like proteins)模式识别受体RLP23的发现 | 第19页 |
2.3 病毒介导的基因沉默技术(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 | 第19-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28页 |
第二章 植物免疫信号传导元件的研究进展 | 第28-42页 |
1 共受体BAK1的研究进展 | 第29-30页 |
1.1 共受体BAK1的发现 | 第29-30页 |
1.2 共受体BAK1在植物免疫中的功能 | 第30页 |
2 植物类受体胞质激酶(RLCK)的研究概况 | 第30-33页 |
2.1 RLCK家族基因的结构 | 第31页 |
2.2 类受体胞质激酶(RLCK)在植物PTI中的功能 | 第31-33页 |
3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级联途径的研究进展 | 第33-36页 |
3.1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级联途径的概述 | 第33页 |
3.2 PAMPs信号激活的MAPK级联途径 | 第33-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2页 |
下篇 研究内容 | 第42-90页 |
第一章 疫霉菌模式分子XEG1识别受体鉴定与功能的初步分析 | 第44-6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6-55页 |
1.1 供试植物和供试菌株的保存和培养 | 第46页 |
1.2 大肠杆菌JM109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热激转化方法 | 第46-47页 |
1.2.1 大肠杆菌JM109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46-47页 |
1.2.2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热激转化 | 第47页 |
1.3 目的基因的克隆和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47-49页 |
1.3.1 DNA提取 | 第47-48页 |
1.3.2 沉默载体的构建 | 第48-49页 |
1.3.3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9页 |
1.4 农杆菌介导的烟草瞬时转化 | 第49-51页 |
1.4.1 农杆菌GV3101电击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49-50页 |
1.4.2 质粒电击转化农杆菌感受态 | 第50页 |
1.4.3 本氏烟瞬时转化 | 第50-51页 |
1.5 基因的转录分析 | 第51-54页 |
1.5.1 本氏烟总RNA的提取 | 第51-52页 |
1.5.2 cDNA的制备 | 第52-53页 |
1.5.3 Real-Time PCR分析 | 第53-54页 |
1.6 疫霉菌模式分子XEG1识别受体筛选流程 | 第54-55页 |
1.7 本氏烟接种烟草疫霉 | 第55页 |
2 结果分析 | 第55-60页 |
2.1 本氏烟中部分LRR受体基因沉默后的相对表达量 | 第55-56页 |
2.2 PsXEG1在本氏烟中诱导细胞死亡依赖RXEG1A和RXEG1B | 第56-58页 |
2.3 RXEG1A蛋白过量表达增强本氏烟对烟草疫霉的抗病性 | 第58-60页 |
3 讨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第二章 疫霉菌模式分子XEG1识别受体下游信号通路元件的鉴定与功能的初步分析 | 第64-9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6-69页 |
1.1 供试植物和供试菌株的保存和培养 | 第66页 |
1.2 目的基因的克隆和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66页 |
1.3 农杆菌介导的本氏烟瞬时转化 | 第66页 |
1.4 基因转录量分析 | 第66页 |
1.5 目的基因在植物中瞬时表达蛋白的提取与检测 | 第66-69页 |
1.5.1 植物总蛋白的提取 | 第66-67页 |
1.5.2 免疫共沉淀 | 第67页 |
1.5.3 蛋白质SDS-PAGE电泳及Western blot检测 | 第67-69页 |
2 结果分析 | 第69-81页 |
2.1 XEG1诱导的免疫相关基因表达依赖于BAK1 | 第69-70页 |
2.2 XEG1与BAK1互作 | 第70-71页 |
2.3 PsXEG1在本氏烟中诱导细胞死亡和免疫反应依赖R1和R2 | 第71-74页 |
2.4 R1与R2均和BAK1互作 | 第74-76页 |
2.4.1 R1与BAK1互作不依赖配体 | 第74-75页 |
2.4.2 R2与BAK1互作 | 第75-76页 |
2.5 PsXEG1在本氏烟中诱发细胞死亡依赖于NTF6、MEK2和SIPK | 第76-79页 |
2.5.1 MPKKK2或WIPK基因沉默不影响PsXEG1在本氏烟中诱导的细胞死亡 | 第77-78页 |
2.5.2 PsXEG1诱导的细胞坏死在沉默MEK2、SIPK、NTF6 3个基因的本氏烟上明显减弱 | 第78-79页 |
2.6 XEG1在本氏烟中诱导免疫相关基因表达依赖MEK2和WIPK | 第79-81页 |
2.6.1 XEG1激发防卫标志基因CYP71D20上调表达不依赖SIPK或NTF6 | 第79页 |
2.6.2 XEG1激发防卫标志基因CYP71D20上调表达依赖MEK2和WIPK | 第79-81页 |
3 讨论 | 第81-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0页 |
附录一 论文中涉及的部分引物序列 | 第90-100页 |
附录二 本氏烟中114个LRR受体基因沉默后相对表达量 | 第100-102页 |
致谢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