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动物学论文--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论文--动物生态学论文

大丰麋鹿种群适合度及其生境现状调查分析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17页
    1 研究背景第13页
    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3-14页
    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第14-17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第17-23页
    1 总体概况第17-19页
        1.1 区域发展历史第17-18页
        1.2 自然条件简介第18-19页
            1.2.1 植物资源第18页
            1.2.2 动物资源第18-19页
    2 保护区功能区概况及植被情况简介第19-20页
        2.1 地质地貌第19页
        2.2 气候和水文第19页
        2.3 环境状况第19-20页
            2.3.1 水环境现状第19-20页
            2.3.2 大气环境现状第20页
            2.3.3 土壤环境现状第20页
            2.3.4 声学环境第20页
    3 麋种群发展史第20-23页
        3.1 麋鹿繁衍历程第20-23页
第三章 大丰糜鹿种群繁殖情况第23-33页
    1 麋鹿基本介绍第23-25页
        1.1 基本特征第23页
        1.2 麋鹿起源第23-24页
            1.2.1 起源第23页
            1.2.2 灭绝原因第23-24页
        1.3 麋鹿自然分布第24页
        1.4 麋鹿现状与发展第24-25页
            1.4.1 现状第24页
            1.4.2 发展第24-25页
    2 大丰麇鹿数量变化第25-33页
        2.1 1986-2016年麋鹿种群递增图第25-27页
        2.2 2008-2016年来不同放养状态下麇鹿的繁殖率第27-33页
            2.2.1 完全人工圈养状态下的麋鹿种群第27-28页
            2.2.2 半散养状态下的麇鹿种群第28-29页
            2.2.3 完全野生放养的麇鹿种群第29页
            2.3.4 三种不同放养状态下麇鹿种群繁殖情况的对比第29-33页
第四章 植被种类及其优势种调查第33-45页
    1 研究方法第33-34页
        1.1 调查时间第33页
        1.2 调查内容第33页
        1.3 调查方法第33页
            1.3.1 样方调查法第33页
            1.3.2 林业调查方法第33页
        1.4 数据处理第33-34页
    2 植物资源调查第34-45页
        2.1 第一放养区生境调查第34-41页
            2.1.1 植被群落结构调查第34-38页
            2.1.2 麋鹿主要采食植物样方调查第38-40页
            2.1.3 2016年第一放养区植被调查第40页
            2.1.4 主要植物科目第40-41页
        2.2 第二放养区生境调查第41-42页
        2.3 第三放养区生境调查第42-45页
第五章 结论与分析讨论第45-49页
    1 麋鹿种群及其栖息地现状第45页
    2 糜鹿种群问题分析第45-46页
    3 麋鹿栖息地问题分析第46页
    4 合理的保护建议第46-49页
        4.1 合理规划,轮牧放养第46-47页
        4.2 收割青贮,人工投喂第47页
        4.3 放归自然,重塑野性第47页
        4.4 联盟保护,疏散交流第47-48页
        4.5 利用资源,合理开发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61页
附表1 第一放养区植被调查(2016年)第61-67页
个人简历第67-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利用菊芋及菊苣果聚糖外切水解酶的固定化生产果糖的初步研究
下一篇:乳酸菌肽聚糖的制备、结构及其生理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