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导言 | 第9-12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二、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 第9-10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0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0页 |
五、论文结构 | 第10-11页 |
六、论文主要创新和不足 | 第11-12页 |
第一章 受贿犯罪概述及立法考察 | 第12-20页 |
第一节 受贿犯罪概述 | 第12-15页 |
一、我国受贿犯罪罪名设置现状 | 第12-13页 |
二、受贿犯罪主体和主观方面的考察 | 第13页 |
三、受贿犯罪客体和客观方面的分析 | 第13-15页 |
第二节 我国受贿犯罪罪名立法及司法解释的演进、考察 | 第15-20页 |
一、1979 年刑法至1997年刑法颁布前受贿罪的设置情况 | 第15-16页 |
二、1997 年刑法对于受贿犯罪罪名的条文设置 | 第16-17页 |
三、刑法修正案对受贿犯罪罪名的变更与设置 | 第17-18页 |
四、2016 年两高最新司法解释对受贿犯罪罪名认定的影响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域外及国际公约受贿犯罪罪名考察 | 第20-30页 |
第一节 大陆法系国家及地区受贿犯罪罪名设置 | 第20-23页 |
一、德国刑法受贿犯罪条文设置 | 第20-21页 |
二、日本刑法受贿犯罪条文设置 | 第21-22页 |
三、其他大陆法系国家及地区受贿犯罪的立法特色 | 第22-23页 |
第二节 英美法系国家及地区受贿犯罪罪名设置 | 第23-27页 |
一、美国受贿犯罪的立法考察 | 第23-25页 |
二、香港、英国受贿犯罪的立法考察 | 第25-26页 |
三、英美法系国家及地区立法评析 | 第26-27页 |
第三节《联合国反腐公约》中对于受贿犯罪的设置及分析 | 第27-30页 |
一、《联合国反腐公约》简介 | 第27页 |
二、《联合国反腐公约》中受贿犯罪设置模式 | 第27-30页 |
第三章 我国受贿犯罪罪名设置缺陷及考察 | 第30-44页 |
第一节 宏观角度考察罪名划分标准的合理性 | 第30-34页 |
一、我国受贿犯罪对行为方式区分不足 | 第30-31页 |
二、现有划分标准难以体现罪刑相当原则 | 第31-32页 |
三、划分标准单一化导致罪名体系松散 | 第32-34页 |
第二节 微观角度评析争议行为的出罪、入罪问题 | 第34-44页 |
一、斡旋受贿行为的性质认定存在歧义 | 第34-37页 |
二、事前受贿行为性质认定存在争议 | 第37-40页 |
三、事后受贿行为在司法适用中存在争议 | 第40-41页 |
四、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评析 | 第41-44页 |
第四章 受贿犯罪罪名体系化的探索与完善 | 第44-51页 |
第一节 单一型罪名立法体系探讨 | 第44-45页 |
第二节 复合型罪名立法体系探讨 | 第45-46页 |
第三节 我国受贿犯罪罪名体系的选择路径 | 第46-51页 |
一、复合型罪名体系的选择 | 第46-47页 |
二、具体罪名的设置排列方式 | 第47-49页 |
三、新设受贿罪名体系的具体适用 | 第49-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5-56页 |
后记 | 第56-57页 |